《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28,4-11-1,公孫丑章句下11-1》

《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28,4-11-1,公孫丑章句下11-1》

今天是丙申年己亥月乙已日,十月二十,2016年11月19日星期六。

【孟子去齊。尹人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

一.孟子離開齊國而去,這件事引起各方關注和議論。上一節講到一個冒失的熱心人,私下跑來勸留的事。這節則講齊國一位叫做尹人的官員發表意見了。

他說,一個讀書人學成之后,怎么發揮所學,到哪兒工作,如何處理事業關系,如何決定去留,這些都是基本問題,不是漫無目的的小事,也不是可以隨便一點兒的小節。所以,做出事業選擇是一件慎重的事,不能為了錢而工作;必須要離開,那就見幾而作,干脆點兒,這才是難進易退的道理。

當今的齊王可不是商湯、周武王那樣,具有開宗立朝的氣魄志向,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如果說孟子連這個都不知道就來見齊王,只能說明智不足以識人,是不明,不明就是昏昏,就是糊涂蛋。

如果孟子知道齊王做不到,還要來見齊王,那他的志氣只在于求取好處。干澤,干是求,澤是俸祿、恩澤榮寵的意思。

況且,孟子千里來見齊王,目的本來在于行道,現在呢,不被釆用,那就應該潔身而去,卻慢吞吞的,在晝邑住了三天才離開,他是有多糾結于進退啊,以至于這樣遲滯難行!以孟子平時的抱負,我本來是很敬重他的,今天:的這番表現,真讓我覺得不痛快。

二.尹子的批評是有依據的:做人的目的是一個大問題。讀書為了什么?你的思想傳承從何而來?已經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還有哪些問題?哪些人在解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非你莫屬的?這就是你的使命了。使命,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實踐過程,更是比較過后的自我體認與擔當。

讀書、事業為了什么?難道是等到畢業了,學會了,變成一種"商業模式"嗎?這是從來沒有過使命的人鼓搗出來的臆詞。所謂模式就是照貓畫虎,沒有自己。而成功從來不會降臨到一個沒有靈魂的人身上。唯有深知價值所在的人,不搞模式,專注于價值。熊彼特定義得很對,利潤是對創新的社會獎賞,除此以外,現代企業只有生存式維持、資本利息收入。哪一個能成功?答案不言自明。

不談錢,不等于沒有錢。只談錢,你會變成一個錢都嫌棄的窮光蛋。這是從孟子時代到熊彼特到今天,乃至于無限之未來都不變之定律。

張載說,立志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目的是什么?你要解決錢的問題?還是價值問題?你說,你的使命是什么?

孟子為何"三宿而出晝"?面對昔日知己義正辭嚴的指責,孟子有何話說?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