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韭菜之路
筆者的韭菜之路是從大學開始的,2006年~2007年中國股市大牛市時入場的。因為在證券營業部兼職而接觸到了股市,那時營業部人聲鼎沸,開戶的人絡繹不絕,大爺大媽每天提著個熱水壺在營業部看盤聊天,大家都在說今天又賺了多少,每個人都笑嘻嘻的,筆者在這樣的氛圍下沒忍住,也開了戶。開戶了沒錢,06年的寒假筆者就向家里借錢,準備炒一下試試,結果因為他們看過一部電影(上世紀90年代劉青云和潘虹主演的《股瘋》,劇中因股市的大起大落,導致股民的悲歡離合,電影把現實刻畫的很入骨)沒同意借錢給我。這部電影筆者小時候也看過,對炒股虧了要跳樓的橋段有印象。
于是筆者心想還是先研究研究再說吧,過了寒假后我就于是把學校圖書館所有關于股市的書借來翻了個遍,其實書也不多,印象中也就十來本,基本都是教你如何看K線圖,如何應用波浪理論,如何應用江恩理論(這個沒看懂,有點玄學的意味)如何看買單賣單,如何看財報等內容的書籍,就這樣通過一個學期的了解學習,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可以入市了。新學期開始后,膽子大的我就拿了學費入了中國股市。
08年奧運會即將開始,股民們對股市大漲抱著很大的希望,央視《對話》欄目還專門對炒股人做了一期節目,節目里的人信心滿滿,覺得股指漲到10000點都是有可能的。我入市前還是做了一番準備的,從財報到K線走勢做了一番研究,最后全倉入了一只股票,雙良股份—(現在改名了為雙良節能),買入后,它不像奧運題材股一樣的暴漲,而是橫盤了1個多月,我從k線走勢和箱體理論覺得它會上漲,于是耐心等待,最后在放寒假前它漲了30%多。炒股的都知道放假炒股的有兩個選擇,一是變現等過完年再說,二是股票不動。我因為是用學費炒得股,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于是選擇拋掉交完學費,拿剩下的錢回家過年。這一拋真是運氣,回到家一看自己正好在股指最高6000多點的時候拋的,拋開08年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索羅斯做空亞洲等因素不提,就一個中石油一上線,壓垮了整個中國股市。
畢業后參加工作,因工作的性質也就沒怎么入市炒股,后來15年的牛市,入市后又遇上中國中車壓垮了牛市,后來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奇葩A股、千股跌停、熔斷機制、證券營業部10點下班等段子,入市結果是不虧不賺。
二、開始幣圈之路
筆者第一次聽聞比特幣是在2013年的央視新聞,聽過后處于好奇,就搜索了一下,只知道可以用電腦挖礦獲取比特幣,當時還想著用辦公室電腦挖礦,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不懂翻墻,它的吸引力也沒那么大,所以沒有更深入的研究。
等到了2016年在某平臺購買了李笑來的專欄,比特幣這個東西又一次進入了我的眼簾,然而還是沒有去深入研究,等到了17年的時候,比特幣開始火了起來,筆者準備在火幣和云幣開賬戶買幣。因為不懂,所以打算先研究研究再說,這一研究就到了9月4日,國內監控導致市場大跌,于是就沒入市,隨后眼瞅著各種幣價竄上了天,只能以巴菲特的說法“我不懂我就不投”安慰自己。
不懂才要去學啊,筆者按照如股市的套路,先從安裝錢包、注冊交易所賬戶等入市基本常識開始學,K線圖和各種指標有股市的基礎,不必深入研究,買幣先研究白皮書(類似股市要研究基本面)是必須的。這一階段就是瘋狂學習。
就這樣突然發現,現在的我們與當時的大媽大爺何其相似,熱水壺變成了智能手機,營業部變成了微信群、電報群和網上交易所,我們在微信群、電報群打探著各種消息,聊著天,探討著行情。
三.顛覆投資認知
1.投資原則
2016年李笑來的專欄有一期《投資的剛需是避險》,讓我備受觸動。投資其實就避險,他給了三個原則:
1.安全第一;
2.成為專家;
3.看傻瓜們冒險。
安全第一就是盡可能保證你的本金安全,保本才能在投資世界活下去;
成為專家就是要錘煉自己的學習能力,投資哪個領域,你就要去學習哪個領域,如果不學習,你的投資就是在冒險和賭博,你在投資世界消亡是大概率事件。
看傻瓜們冒險就是看他們是如何失敗的,他們的失敗經驗才能讓你避掉更多的風險,讓自己的投資更加安全。
2.哲學帶給我的思考
今年在某平臺聽了一門評判性思維課程,其中講到了人類的認知的兩大疑難:
1.人類理性能否認知客觀世界?
2.人類到底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其中過多的內容我不做贅述,這里只講休謨的歸納法謬誤,休謨提出我們的真實的世界是非連續性的,人類的認知只能建立在連續性的假設之上。
簡單的來說人類的理性將會對我們自己感知的世界用廣義的邏輯融洽來自圓其說。比如,原來人們以前看到的都是白天鵝,不斷的找天鵝,統計天鵝的顏色,結果發現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歸納推理出天鵝都白的,直到有一天出現了黑天鵝,那么原來的歸納結論崩塌了。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往往把兩個事件的相關性當成他們因果關系,比如在投資中,某一天發生的上漲或者下跌,而這一天出現了恰好某一件事情,我們稱之為利好或者利壞,于是我們就把這件事件當初漲跌的原因,為漲跌和事件之間建立起了因果關系,但事實上往往不是這樣,我們普通投資根本無法判斷漲跌的原因,只是想當然的以為是這樣的。
在這里我反思了現在所謂的波浪理論、箱型理論和各種通道和指標,都是我們根據以往的走向,臆想出各種所謂的技術指標,想為以后走向做出預測。但現實情況是,行情的走向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分、半小時、小時、天、周和年,在不同的周期里他的走向都不同,如何判斷行情的真正走向是不可能的。
比如最近的幣市行情,走向還是很好的時候,看通道也是處于上行通道,突然就如瀑布般下跌,你的指標體系頓時失靈,而后各種消息就出現了,幣價下跌是因為什么監管變嚴,什么交易所被盜等,但真實的情況是如此嗎?值得你去認真思考。
在幣圈而投資最靠譜的還是對你要投資的項目進行充分的研究,對他的創始人的理念、過往的履歷和成績,團隊的情況等各方面要做充分研究,為何亞馬遜的貝索斯和特斯拉的馬斯克能夠讓投資人對其認可,及時公司的賬面利潤不是很亮眼,但是人們還是愿意投資他。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做事哲學(可以稱之為第一性原理),他們能夠不斷的跨越現在的束縛,走向更廣闊美好未來。
以上就是我的韭菜之路和投資認知的思考,投資是一門哲學,你需要不斷的思考和迭代自己的認知才能有所作為,用十年時間走向財富自由并不晚,你需要的是有耐心和自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活得長久你才能成為投資大師,參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激進的早早掉隊,穩健的投資才存活的長久。
最后說一句,炒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