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和我說:
“飲笑,你一直都在堅持讀書,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書不需要堅持,它就像吃飯睡覺一樣。”
而我總會這樣回答他們。
是的,閱讀于我就是一種日常。是精神層面的一日三餐,需要不斷的能量補給和滋潤。那么,既然是一日三餐,就不需要所謂的保持和堅持,因為喜歡這件事,可能就不太需要放棄什么。
這樣說之后,還是有人不太理解,他們會說,因為你在讀書會工作呀,因為你的工作就是讀書呀。
在讀書會工作,并不意味著就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泡一杯茶,打開一本書,然后坐在那里安安靜靜地閱讀。不是的,它也有規章制度,工作時間內需要做相應的事情,有任務,有制度。
比如昨天,上午開例會,大家要匯報上周以及本周的工作;例會完后,整理會議內容,發給新任理事長;下午做智慧閱讀進社區的ppt,下班之前要發給領導,對外談合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做緊急重要的某合作邀請函,以及嘉賓邀約等瑣碎。一天下來,所有的工作都圓滿完成,卻頂著腰酸背痛的身體回到家。
這時候,如果沒有加班,才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大段幸福時光。可以自在地閱讀,可以專心地寫作。
老天給每個人的時間是公平公正的,都只有24小時。八小時之外,我們把時間花在哪里,意味著我們在哪里定頻,我們的收獲就會在哪里。
工作多的時候,適當休息,而休息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僅是睡覺。閱讀輕松的小品文、美麗的散文也是自我犒勞的方式,在書卷面前,讓自己安心地舒展開來,就像久旱逢雨的花花草草。
精力充沛的時候,特別是還沒有小孩的時候。這應該是一個人畢業后最自在豐盈的時期。多讀書,多走走看看,會讓我們獲得更深更開闊的認知。
我很喜歡的讀書會義工小玲姐,清明期間參加了讀書會的閱讀推廣人培訓。那次培訓,讓我對她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據小玲姐分享,去年她在臺灣游玩期間,一邊玩還一邊閱讀。她說,邊走邊玩,邊讀一本與當地有關的書,感受更加深刻。她還通過文字輸出的方式,把所見所感發到個人衛星號,讓大家認識到更加豐富立體的她。
玩,我們都會,但是在玩樂的過程中,讀點書,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親身驗證的思考,讓年近不惑的她變得特別迷人。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做了大量閱讀之后,再做輸出,分享給別人。寫作、演講都是非常好的輸出方式。其中,寫作又最為便捷,快速,因為拿起筆就可以寫,隨手一發,就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
四月已過半,按照計劃,我讀了八本關于【寫作】的文章和書籍:《哈佛非虛構寫作課》《這樣寫出好故事》《故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文心》《寫好前五頁》《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等等。我不能保證自己的寫作能力會有巨大的飛躍,但是通過這樣的主題閱讀,在寫作技巧方面,我一定比原來更上一層樓。加上實踐練習,以及思維方式的打開,我相信自己會寫得越來越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功夫,加上時間的維度,人慢慢就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附:2020年1-4月輸入與輸出總結:
2020年1-2月閱讀總結:
閱讀:
1. [美]弗雷德里克·莫頓 《羅斯柴爾德家族》
2. 遠子《白日漫游》
3. 卡爾維諾《不存在的騎士》
4.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
5. 二混子《半小時漫畫唐詩》
6. 約翰.特魯比《故事寫作大師班》
7. 姚崢華《書人陸離》
8. 饒平如《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9. 嚴歌苓《少女小漁》
10. 張愛玲《紅樓夢魘》
11. 許知遠《青年變革者梁啟超》
12. 毛尖《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13. 加繆《鼠疫》
14. 楊絳《洗澡》
15. 舒明月《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
飲笑:
深圳讀書會運營總監;深圳讀書會副秘書長;夜讀文學發起人;人文十講主講人;熱愛閱讀,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堅信在繁雜的世俗生活里,文字可以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