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然
04
十一點左右,我們自殿林返回湄港祠堂。
途中,志孚、志為、志采三公后代,又分別到柏表及周妣墳墓祭掃,并初步商定將柏表公墳墓遷往望江嶺。
這個柏表公是明代弘治年間人,著名訟師,名揚鄂贛兩省及周邊縣市。其人雖已去世五百多年,但其斗貪官、懲惡霸的故事人們至今津津樂道。譜載其"才學高,府城深,有計謀,為鄉人所畏。"又載"弘治五年在咸邑新開嶺,壩路一條,買山一所,獲路立有碑記"。據說,這條路是通山人前往省城的必經之道,咸寧當地惡勢力不讓通山人走,是柏表公設計為通山人奪回路權。這應該是家族非常了不起的一位人物了。
中午時分,祠堂里坐滿了用餐的族人。因人員多,事前準備不足,加之來了不少九門和外省兄弟,人多桌頭少,用餐出現了問題。崇啟叔、崇炎叔讓我將陜西、竹山宗親帶到農莊吃飯。特別是七十七歲的茂開爹,一路追到馬路邊,再三叮囑我要將這兩支宗親招待好,令人感動。
于是,我將宗親帶到城郊地主屋吃飯。陜西兆美叔一下車便認出這個地方,這是三年前他們第一次回來,我請他們吃飯的農莊。
訂了兩桌飯,點的都是土菜,臘豬蹄、小河魚、粑坨、煎蛋、茶樹菇、豆腐、蕎麥粑、苦菜湯、豬雜湯等。特別是每桌點了兩份粑坨,我笑著說,這是他們祖先吃過的東西,上了中央電視臺節目的美食。他們聽了很高興,大快朵頤。
匆忙用完餐,他們又隨祭祖大軍前往子元公、思大公、朱氏太婆等處祭掃。我則中途下車,回家看望母親,沒有繼續前行。
下午五點,我和竹山宗親返回嘴頭莊。昨晚,族人連夜開會,定河、陳財、崇維等人積極捐款,籌集了8千元用于本次接待開支,酒則由土巴爺酒廠明財叔無償提供。
他們告訴竹山宗親,大坎公墳墓已派人找到,可前往祭掃,并希望他們立個碑記。
在族人帶領下竹山宗親上山祭掃祖墓。我則留在祠堂與兄弟叔侄們神吹海侃,我想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向他們宣傳一下義門家風和仁義之道。聊天過程中,離奇的尋親故事,溫暖人心的親情,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癡。
六點左右,大家到祠堂二樓用餐。共計開了15桌酒席,每家每戶至少一人到場陪客。用餐前,定河爹致歡迎詞,竹山宗親向祠堂捐款2900元。席間,大家紛紛來向江西、竹山宗親敬酒,定峰爺爺連呼:招架不住,要醉了,要醉了!
七點多,用餐結束,大家依依不舍告別,鞭炮聲中我們返回酒店。
4月1日,陜西、竹山宗親返程。戊戌清明祭祖活動圓滿收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