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逼著自己每天寫一篇文章,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堅持到第幾天。
今天是第二天。
今晚吃飽飯,就一直在看書,把之前斷斷續續看了一半的《小狗錢錢》接著看下去,目前整本書看了接近三分之二。預計這兩天能看完。
九點多的時候,在微信上和一個朋友聊天,問我在干嘛,我說我剛在看書,他表示很驚訝,他說是他的話就看不進去,我說,靜下心就看得進去了。
他說,現在接觸的互聯網信息太多了,人也變得浮躁了,哪里還會想著去看紙質版的書。
朋友的話,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幾個幾個朋友的故事。
故事一
一個高中校友,暫且稱他為小A吧,高中畢業時加了QQ之后,直到大學畢業都沒說過幾句話,唯一的交情是偶爾給對方的說說點贊,看他說說的狀態,我只知道他從大學開始就在創業;后面偶然機會大家聯系起來,才知道他的創業在我們那批同學里面還算是挺成功的,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團隊。
他和我說,他們團隊下成長最快的一個經理,從畢業到工作一年, 能全款買下一輛奧迪A6L。
說真的,我很吃驚。這樣成功的案例,永遠是活在別人公眾號的故事里。
同樣是90后,他和我說的很多關于創業的理念,團隊的管理,還有一些自己正在做的項目,我聽他講,就像一個什么不懂的小學生一樣,感覺學習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忍不住夸他,說,我們那批同學,你做得算成功啦。
他說,不不不,還有更厲害的,只是很低調而已。
我覺得很疑惑,于是問他還有誰。
于是他和我說了校友L的故事。
故事二
畢業這么多年,我對L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學霸的階段,在當年,我們那樣的普通性示范性高中,能考上一本線的應屆生本來就寥寥無幾,但是L是其中一個,他的名字總是出現在成績排行榜的前幾名,在那時以成績論英雄的年代,自然是對他的名字牢記在心。
印象中,他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男生,平時做事情也是獨來獨往,不太愛和別人說話。
就是這樣的一個男生,師范大學畢業之后,在我們的省會城市創業,目前做得很成功。
于是,我更加對我的校友、同學刮目相看了。
他們兩個,都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在沒有任何背景的前提下,從大學開始到現在畢業,經過努力,成為了被人眼中羨慕的對象。
故事三
前面兩個同學是正在創業的,或者創業成功的。
我身邊還有一個例子,一個朋友,看中某個品牌的產品,覺得可以作為事業來做,于是伙同幾個朋友一起入伙做,四個人,每個人入伙幾十萬,幾十萬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可能是天文數字,但是對于他們這樣家里是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挺大的家庭來說,似乎并不是什么難事,錢隨便就可以拿出來了,于是很快就開始著手加盟、選址、開店這些事情上面來,目前正在創業的初始階段。
前面所說的,只是故事的A面,除了故事二,我不了解是否有B面,故事一和三,都是存在B面的。
像故事一,我的那個同學,他說從他著手開始創業到現在別人看似做得很成功,足足準備了五年,才有現在公司的成功。
他還說,他們公司準備涉足其他的項目,對于創業者來說,資金是最大的問題,最怕最怕的是資金的斷鏈,一旦斷鏈了,就很難做下去。
所以,表象很好,個中問題,只有自己知道。
故事三的朋友,據我所知,他們創業的錢都是借過來的,雖然在他們的圈子里,借起錢來相對容易一些,但是也是要還的,還要算上利息,也是從他們的身上,我才知道,有時候有錢人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做什么事情都有家里面的人支持或者錢能隨便用,生意越大,考慮的也就越多。
失敗了的后果會怎么樣,他們肯定也想過。對想做事情的興趣,還是戰勝對未知的恐懼吧,所以才可以堅持下拉。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知道別人的幸運,其實就是充分準備和努力的結果,只不過我們不能像他們那樣堅持去做,所以才覺得很多時候做起來很難。
就像我自己,總想著要利用懷孕這段時間做點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又因為懷孕的各種不適,又什么都不想做,總覺得身體已經很難受了,能吃好睡好就可以了,其他的生完孩子再說。所以每天做得最多的是看電視刷手機。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以后有大把時間,什么事情以后再做還來得及,殊不知,種一棵樹,再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現在還知道感悟,應該還不算晚吧。
這應該也是我為什么還能靜下心看得下紙質書本的原因吧,以前年少總把失敗歸于各種因素,唯獨沒有在自身找原因,到現在即將成為人母,知道了自身一些不好的行為,就會默默改變。
這也是一種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