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9:乖乖魚 如何成為晨型人

Day14如何成為晨型人

「晨型人」意為利用早晨行動、做事的人。 「時間不夠」是現在人的通病,「熬夜」是多數人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但熬夜的各種后遺癥卻成為我們更大的隱憂,「早睡早起身體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兩句話就能解決種種問題,所以與其熬夜,不如早起把握時間完成工作,對身心帶來正面效果,要做「晨型人」其實很簡單。

我們先假設八點出門,九點上班,晚上六點回家。

1. 規律作息

身體如自然般有規律,若每天依照規律作息,身體避免了適應新狀態需要的精力,可以增加每日的體力。所以每天固定晚上十一點上床睡覺,不要滑手機、吃東西、看電視等等,甚至書也不要看,要讓身體知道,什么時間、地點做什么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的床上只能睡覺。事情做不完怎么辦?全部移到隔天,清晨五點起床,不要賴床跟貪睡,用意志力逼迫自己坐起來。所以五到七點就是我們可以做事的時間。

2. 洗漱

不要依戀在床上,立刻轉移陣地到廁所,讓身體知道床只能睡不能賴。先洗臉讓自己清醒,用溫水促進血液循環,盡快完成早晨廁所事務。

3. 醒腦活動

(1) 聽音頻(喜馬拉雅)

起床后撥放廣播節目或說書,利用思考讓頭腦清醒,但不要聽過于柔和的音樂。

(2) 運動20分鐘(keep)

做簡單的健康、舒展運動,可以跟著視頻或自已安排,不要過於劇烈,血液運行到全身后,整體做事效率才會增加。

(3) 沖澡

簡單的用溫水沖澡清潔,并讓精神更好,不是舒服的泡熱水澡。

4. 完成任務(吞青蛙)

(1) 訂定待辦清單

事先寫好要做事情的清單,并區分困難度與急迫性,每天就從此些開始行動,不要拖延,若是暫時無法完成,就往下個序位事情來做,千萬不要浪費時間發呆或是想著自己要做什么。最好養成在書桌前完成事情,不要躺、坐在床上。

(2) 關閉手機訊息

朋友圈不要看,甚至微信也不要打開,相信不會有人清早五點找你,不要看任何非必要的消息與娛樂(業務除外)。七點后一般人醒了,在開始看訊息吃早飯等等。

(3) 利用番茄鐘

番茄鐘為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30分鐘一個循環,因為人的專注力只有25分鐘,超過則效率降低。中間休息5分鐘,可以望望遠方休息眼睛,收拾桌面,準備出門的東西,或是看個新聞。

5. 給予自己獎懲方法

(1) 列出獎懲清單

記錄自己每天起床時間(可利用小米手環),檢查自己一星期中有幾天按照規律作息,并列好獎懲內容,如達到才可以吃什么,沒達到就不能出去逛街等,督促自己回歸正軌,并適時鼓勵。

(2) 找出自己空的時間

常常我們會覺得即便列出來獎懲也沒時間做,所以訂自己一星期甚至一個月的行程表,把空的時間找出來,并把獎懲內容放進去,讓棋友可操作性與可得性。

6.增加續航力

這么多事情要做,這樣的睡眠時間怎夠呢?午間與傍晚可以個休息15~30分鐘,不得超過,不然將越睡越累,因為身體在過30分鐘后開始進入深睡期,深睡前若未達90分鐘則無睡眠效果。

這樣持續一個星期后,你必然發現,你在白天上班精神很好,比之前更快進入狀況。成為晨型人是這是一場孤軍奮戰的仗,意志力占很大比例,所以自我審視最為重要,不要想著一蹴可幾,循序漸進的改善與提升,開始做不到很正常,但失敗后就打退堂鼓不是我們的作風。當你想放棄時,想想之前為何要開始當「晨型人」?還想回到過去的生活嗎?還不想走出舒適圈嗎?還寧愿繼續庸庸碌碌嗎?謹記莫忘初衷,人人都能成為晨型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