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隨李白回傳說里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高中的時候寫隨筆,恰好是中秋節,就寫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當時的資訊和信息的主要傳媒是書籍和電視,課本上還沒有余光中的作品,所以第一次憑借電視晚會里聽過一遍的印象寫在了隨筆里,還得到了語文老師的表揚。上大學后也通過網絡大概了解一下余光中先生的經歷和作品。

再讀余光中的時候已經是自己當了老師之后,《唐宋詩詞鑒賞課》有一節恰是中秋前夕,要講的內容是李白,便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尋李白》,整堂課是從《尋李白》引起,是從其中的字句剖析李白的情感和人生的。那堂課,最大的受益人是我自己,反復的品讀、反復的講解,讓我看到了酒醉踟躕的李白,看到了狂歌灑脫的李白,也看到了清傲孤寂的李白。也曾幻想拂袖踏月而去的李白,不知是否也曾回望人間,回望時是否看到千百年后的吟著鄉愁的余光中站在月下遙望著他。

從古到今研究李白的人那么多可是沒有一個人用一兩句話就能準確的概括出李白其人,不是捧他做高高在上的詩仙大話他的瀟灑浪漫,就是以一份月之情懷品讀著他淡淡的哀愁,或是借著他的酒與詩的關系笑談他的不羈而獨余光中先生一人就一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將一個詩人李白,將一個謫仙李白就這么一言以蔽了。

我也曾幻想,成了仙的李白是否也曾留戀人世間的過往,是否也曾懷念那時的佯狂,那時的惆悵,那時滿滿的愿望和那時深深的落寞,任世人傳頌為傳說,終還是為人一場。寫到這里,我大開的腦洞突然亂入了一首李宗盛的《寂寞難耐》“時光不再啊,時光不再,只有自己為自己喝采,只有自己為自己悲哀”,成仙的李白是否也曾寂寞難耐呢?我想也許有,但是天下人世代吟誦他的詩歌算得上是喝彩,而懂他作為一個人的那些悲傷哀愁的,沒有人比得過余光中先生,“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道出了李白為人的抑郁,而謫仙下凡怎么能如失業的落魄大叔呢,于是又很巧妙的說,都怪長安城太小裝不下滿腔的壯志和才華,魔咒的小酒壺是通往仙境的云橋,李白其人只是來人間渡劫罷了。多妙啊!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車騎胡馬踏著歷史的塵埃遠去,李白的絕句卻留在了多少人的心間與腦海。如果說李白是大唐第一偶像詩人,那么余光中先生絕對是頭號粉絲,可是“粉絲”哪里稱得起他讀懂李白用的每字每句,要說知音,卻又不恰當,畢竟“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之都是相互的。

今天,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去世,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余光中先生終于可以真的去尋李白了,大唐詩仙終于要和鄉愁詩人相逢了,想到這里,我感到高興,也衷心的希望若有來世,二位能做知音,“知我心,謂我憂”,而我一定要繼續做他們的粉絲,無論他們是仙是人,亦或是妖魔,都期待與之豪飲聽他們或高歌吟誦或嬉笑怒罵。任千百年后,水晶絕句叩響誰的額頭!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夜闌珊 雨潺潺 羅衾不耐五更寒 曲欄桿 孤影單 冷風削骨泣春衫 漏聲殘 燈下喃 枯荷搖影為哪般 香銷翠斷有誰堪 君...
    煙雨心清閱讀 318評論 14 10
  • 雖然常說謙虛是美德,但不能過于卑微,不要隨隨便便的就把自己的成功歸于運氣或者僥幸。 因為你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
    如樹如書閱讀 31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