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書”記

天氣潮濕欲雨,有了夏天的味道。

忙里偷閑,輾轉十幾里,乘車半小時,跑到郊外的市圖書館。

依然是疫情期間的管理模式,進出門都要掃碼,預約,取消,測體溫...

事先在手機官網上檢索過了,還有一本《明朝那些事兒》在館,沒想到真正到了圖書館,發現不止一本。

雖然版本不一樣,破損程度也不同,但好歹能拼成一套,我的那套終于可以“保住”了,不禁竊喜。


前幾天睡前聊天兒,聊到了明朝,我忽然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兒》,孩子們居然都沒看過,十分好奇。

我一時沖動,答應給她們帶一本來看。

不成想,她們像當年的我一樣,一讀下來竟不能釋卷。

她們看書的速度奇快,幾天一本看完了,當我那本嶄新的《明朝那些事兒1》在孩子們手中傳閱時,我就開始心疼了。

照這樣下去,我的書要面目全非了,想想她們有的吃著東西看書的樣子,我無法忍受那哪怕一點點污漬留在書頁上。

前兩個看完的開始催我,說對第二本充滿了期待。

孩子們說話還挺委婉,我無法拒絕呀。

就在我猶疑著要不要再買一套收藏時,突然靈光一現,圖書館里該有吧。

就這樣馬不停蹄,出一身臭汗,借書來還愿。既維護了我的私心,又滿足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生活中的我沒有潔癖,唯獨對書有偏愛。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希望它干干凈凈的。

以前買一本新書回來,都是要包上書皮來讀的,唯有這樣,放在桌上或者裝進包里帶去單位時,才放心。

在我的影響下,女兒上大學了課本還包書皮,令老師驚詫,繼而對她印象深刻。


一個愛書的人,大概都多少有些“吝嗇”吧。怕把書弄臟,怕把書弄丟,怕借出去的書回不來...

年輕時“吃過虧”,所以逐漸地對書越來越在意,控制欲也越強。

那時候喜歡臺灣作家羅蘭的小品集,就買了一套。后來被朋友的朋友借走了一本,許久沒有還。

一直不好意思要,后來在她家發現了,居然寫上了她的名字,讓人哭笑不得。原來時間長了就忘了還,還以為是她的了。

鑒于這次教訓,再有借書好久不還的,我就開口索要。

那個時候大家朋友之間相互借閱,是常有的事。

如此還是會有去無回,一本以白先勇為主的港臺小說集,還是被朋友給弄丟了,那個版本是再也沒有的了。

一次次的心疼,讓我記住,再有朋友借書,如果是我特別喜歡的,我就咬咬牙再買一本送她。

一位同樣愛書的朋友,比我“大方”,從網上有她覺得好的書,便一次購買好幾本,送與我們幾個。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贈人書籍,該是靈魂都會升華吧,我常為不能像這位朋友一樣豪爽有愛而慚愧。

至此,還是小氣鬼一枚。

但是我會感激愿意借我書看的人,我認為那不僅是慷慨,還有信任和尊重,所以我會加倍珍惜和愛護那些書籍。

對于不借我書的人,我也非常理解。

有一位我很崇拜的中醫,去年剛搬遷到一個新的環境,寬大的屋子里整面墻都是書架和各類書籍。

言談間,他給我建議了幾本書,并把他書架上的拿出來翻給我看。我會錯了意,開口談借。

中醫笑言,我的書從不外借。當時是有點尷尬,但瞬間就釋然了,并為他的直率而佩服。

做自己沒有錯,愛書愛到從不外借,這個性該被尊重。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

由此看來,愛護書籍,怎樣都不為過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要說用什么詞來形容女人最準確,我想莫過于買買買,女人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這話一點都不假,我也不例外。只不過我的興趣...
    拆書幫一諾閱讀 797評論 0 4
  • 書巢書事 張范津 所謂書巢,即名人雅士所稱之書房、書齋。自己藏書、讀書之室,所以稱書巢,而不名以書房、書齋者,有如...
    鬧鬧姥爺閱讀 467評論 1 3
  • 前一段時間,看到簡書里面有討論一個問題,按照價值觀的模式,姑且把這個問題定義為“讀書觀”吧。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讀書...
    膽小的鱷魚閱讀 392評論 0 4
  • 父親的書,其實不多,僅僅只有一個小小的書柜,撐足了也只有二、三百本而已。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眼中,算是多了...
    春雨綠茶色閱讀 750評論 1 2
  • 彩排完,天已黑
    劉凱書法閱讀 4,273評論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