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就算我的學習成績算不上是學霸,但總是有長輩拿我安靜的個性打擊自家的孩子:你就不能學學你姐姐,從來不讓人操心!
但后來學習心理學,一次參加工作坊,一位老師讓我做一個瑜珈動作來做身體上的覺察時,對我說:別看你外表是個乖乖女,但你身體里有很多憤怒。
是的,作為一個順從的孩子,我的青春期嚴重滯后了。聽從父母的意愿上了不喜歡的大學,學了不喜歡的專業,我開始消極反抗,從一個還算努力的學生,變成了心不在焉的學渣,卻仍然依照慣性逼自己去考了個行醫資格癥,做了不喜歡的工作。
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我們想要阻擋它,就必須使用跟這個情緒反方向的能量才能制衡。當不得不順從的憤怒悄悄地在身體里蓄積,它的出口可能是突然的暴怒,也可能是身體上的防御反應:用肌肉緊繃來防止自己發怒,用短淺的呼吸壓抑排山倒海的情緒翻涌,以及在內心里對自己、對別人都進行嚴厲的批判。
而我從小本來就體弱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常常感到很無力,沒精打采,即使意識上想做事,卻總是精力顧不過來。
在我深入學習和研究情緒之后才知道,憤怒,是一個人精力的核心源泉。如果我們沒有憤怒的能量,就無法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自我價值。如果人被命令丟掉憤怒,要么會變得沒有個性,要么會成為只會取悅別人的人。
乖順,讓我在成年之后長期地卡在了青春期。
迷茫,無力,對自己有著某種期待,卻又找不到屬于自己的目標。
直到懷上寶寶,開始鉆研育兒理念而接觸到關于和父母關系的書籍時,常常會莫名的淚流滿面,于是開始面對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對自己當下的影響,我知道,我病了。
我的病,是在秉持傳統觀念的教育制度以及家庭生活當中,經常處在被否定、壓抑情緒的狀態下而得的。
這些情緒,需要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