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現在.未來

據說十九年七閏。那么,38歲生日的那天的農歷和陽歷的日期都會和出生的日期完全一致。翻看了,還真是。突然便有了一種又回到了起點的感覺,讓人不禁憶起了過去,想到了現在,也惦記起了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時的很多事情,若是放在過去來看,會是百思不得其解。

小時候,環顧身邊人,大概沒發現誰比我更怕坐車的。只要一聽到要坐車,神經便開始緊繃,唾液便開始分泌,惡心的感覺便開始萌生。當時曾發誓,長大后若能不坐車,便打死不坐。到了今天,坐騎已更換數次,坐車更是家常便飯。可見小時候的怕其實并不那么可怕。

小時候,每次上課讓我起來講話,回答問題,我便如臨大敵。發抖、冒汗,仿佛身體被掏空,腦子一片空白。語速加快,或慢成結巴。當時就想,要是一輩子都不需要在公眾面前講話,那該多好。到了今天,不論是一二十人的小分享會,還是上百人的主題分享,我都不會有一點的怯場。可見小時候的慮也沒并不那么焦慮。

小時候,平凡到幾乎平庸,從未覺得自己在哪件事情上有過過人之處,反倒覺得自己不論做什么都很普通。所以往往喜歡觀察和模仿聰明人。無他,惟愿別人覺得我沒那么笨而已。長大后,自信一點一點開始累積。到了今天,只要是我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我都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干得比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好。可見小時候的弱也并不那么羸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回顧過去,發現其實不真的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因為人生確實存在太多偶然,也存在太多可能。只要你的精氣神仍在,拐角處遇到愛便大概率存在。這當中唯一的難點可能在于,你有沒有要改變自己的欲望、勇氣和魄力。小時候我那么笨,那么不愛看書,那么怯懦,但我仍然知道我需要聰明起來,需要多看書,需要更勇敢。可以說,“知道自己不知道”以及接下來所采取的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一個愚笨少年。而如今,已徘徊在“不知道自己知道”及“知道自己知道”之間的我該采取怎樣的人生態度,可能會決定了我在下一個“七閏”時的狀態和結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所謂的四十不惑,大概應該是到了四十這個年紀時,便不再執著,不再執念吧。人生固然有許多疑惑,尤其是在而立之后,知天命之前,會比以往有了更多的疑惑。三十之前,人生可能是單線的人生,開掛的人生。只會一心往前沖,不管其前路多崎嶇,不管前路多兇險。總之我要的,就要得到!這是我在數年前的真實寫照。但事業和家庭都進入到另一個階段以后,開始有興趣有余力去尋求人生的其它不同所帶來的樂趣。快準狠突然就不再是生活和工作的主基調,實在是因為這條主線已經無法走通。首先受挫的地方,就是在生活里。

憶起那些曾經全身心快準狠的日子,生活其實多數時都相對單調乏味。不僅家人無法感受到來自你存在的真正價值和溫暖,你也無法從家人處持續得到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家成了你的一個驛站,家人容易被忽略,或者你更容易被忽略。這些都會變成拉扯住你的無形的手。你會莫名其妙的發現,明明想高效,為何反而在全局上變得更低效?


圖片發自簡書App


既然生活不可以,那工作上總可以快準狠了吧?其實也無法持續。如果在你的工作中,快準狠仍然奏效,那可能是你的工作層次仍停留在可以拼命付出就能有回報的階段,那么,你的可替代性可能就會很高。你會發現身邊一個個很努力,曾經也有非常好的業績的人可能都逐漸會被替代掉。沒錯,因為十分努力又有十分幸運的年輕人總會前赴后繼的出現,從來都不缺。而能靜下來思考不同方向的有創造力思維的有經驗的人,是需要慢下來,想清楚,均衡各種利弊做出最佳決定的人。

我現在就處在這十字路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快準狠的工作方式和思維還沒完全斷奶,灑脫、富有創造力并能完美平衡的通關武功又尚未練好。于是難免有些不倫不類。時而會自狂,時而也會自怨自艾。總會覺得多少有些別扭。稍微一松總怕覺得自己偷懶了,時常一緊又會覺得這樣容易把自己勒成只往一個方向走的機器人。于是乎有時既會享受累得像狗一樣的充實工作,有時卻又十分鐘愛《成都》這樣的小歌及普洱、紫砂、鐵壺及書這樣的完美靜心組合。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我覺得,索性不糾結!

閑聊的一刻專心閑聊,專心調侃。

工作的一刻專心工作,用心經營。

四十不惑,以我這個狀態來看,到了四十時,應不會再有太多執念。有了這兩年的熱身,屆時希望不論得失,成敗,都能處變不驚,泰然自若。

昨晚與書友聚會,我說,唱首《山丘》給老譚聽吧。其實,我是想唱給自己聽。雖之前唱過,但今時今日唱起,我心底里知道,這是唱給即將生日的自己。因為如此貼切于自己的歌詞,至今我未見過第二首。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過往十年的我,就正是“向情愛的挑逗,向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注:此處情愛是廣義的情愛,而非狹義的情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于是“因為不安而頻頻回首,無知地索求,羞恥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終于“越過山丘,還未如愿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之前有朋友問我,父母雙方誰給我影響更大?我一直以為我今天這個性格毫無疑問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更大,但仔細梳理后發現,其實一樣大。父親教了我本事和能力,而母親只傳與了我“善”,但這點其實十分重要。

不管過去,現在,未來,唯一不變的只有這點了。能力在不斷成長和進步之后,惟有善,才能把人順利帶到另一個境界:不羨人,不怕人,不欺人,不欺己。

怡然自得。方能如李宗盛所說,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望著大河彎彎

終于敢放膽

嬉皮笑臉面對

人生的難。

MJ

2017/4/4

38歲生日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