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能做朋友嗎?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難道“貧窮”這種品質沒有一點好處嗎?是全方位的貶義詞嗎?

不少網友回復一些正能量的故事,還有許多人跑出來舉例,自己怎么經歷過貧窮,然后不放棄、繼續努力,最后過得越來越好。然而 ,這些人都忘記了一點,假如你出生在富貴家庭,而擁有同樣的品質,你取得的成就毫無疑問會比現在更高,走得會更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是,我很不喜歡貧窮,在我眼里,它就是徹底的貶義詞。

我不喜歡貧窮,不僅僅因為 “一日三餐”,還極度討厭它的附屬品質。第一次意識到這種附屬性質,是我讀大學時跟室友吵架后,我媽說:“咱家里條件不好,無端跟人家起什么沖突,萬一鬧大了,吃虧的是你。”

這臺詞,就跟越劇《梁祝》里馬文才搶了祝英臺,梁山伯要去官府告狀,祝英臺勸他的話一樣:“他馬家有財又有勢,你梁家無勢又無財,萬一你告到衙門內,? 梁兄呀你于事無補要先吃虧。”

“貧窮”帶來的附屬品質是,因為沒有錢而導致的唯唯諾諾,膽怯不前。有錢人里的糾結型人格,依我看,比窮人少多了,但凡窮人,多少有些糾結一 左不是右不是,反正財富只有那么多,這里花多了,那兒就得挪出來填補。

當然,有些窮人也可以發展到把這填填補補當作一種生活樂趣經營,然而,這只能證明適應能力強,不代表貧寒是優勢。

窮人不卑不亢,這種人有嗎?有,但是非常少。

際遇這個東西太寫實了,一點都不抽象。你窮,逛個商場,你能不唯唯諾諾地掂量物品價格嗎?這就是“卑”你兜里沒錢,心里沒底,你就“卑”這個東西不是表面裝姿態裝得出來的,而是事實存在的。

這些年來,我遇到的人,尤其是中年往上的,窮與富,真的太好辨別了。有些人有錢,不用看他開什么車,穿什么衣服,到哪里旅游,而是看他的那股精氣神兒一跟窮人那種暴躁、焦慮、黯然完全不一樣的精氣神兒。

“窮”給人劃分了界限。

有人說,窮人能跟富人做朋友嗎?不是不可以,但是,這種交情絕不是那種天天能黏在-起的交情? 除非你不是想做朋友,而是想做跟班,從富人那里得到點好處,占點便宜。

富人可以將就,也可以講究;而窮人你只能將就,就這點,已經是隔了銀河那么遠了。

卓別林演過部很好玩的電影 《城市之光》? 真是神來之筆。里面的流浪漢救了個醉酒后要自殺的億萬富翁,富翁非常感激,帶他回家,什么都跟他分享。結果第二天早上,富翁清醒后,就把流浪漢趕了出去;然后,某個晚上富翁又喝醉了,又把流浪漢當作最好的朋友,清醒后又趕了出去。

每個人都有原則性底線,能夠相處是因為有互相尊重的原則性,而富人的原則性,不是你時刻都尊重得起的? 換句話說,你沒有資本每時每刻”不卑不亢“? 。

某種意義上,際遇不同的人,不能真正互相理解。很多生活富裕的朋友的煩惱,在我看來,那根本都不是個事兒。

比如,有個家境很好的朋友跟我說,他覺得經歷太少、人生太順利,沒我這么多故事可講,好羨慕我。當時,我腦子里想罵人的話呼嘯而過,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多想跟他說:“我跟你換,好不好?”

窮人也不適合向富人訴苦。當然,真誠的朋友是會努力去聆聽的,但是聆聽了不代表他懂,這是兩碼事。我估計,那效果就跟你平常茶余飯后,聊聊那種山區的窮小孩的態度差不多:? “既然都那么窮為什么不好好讀書去改變命運呢?是我的話,我就要努力發奮,走出大山!”

看看,我就說你不懂吧。字面意義上的“懂? 跟真實情感上的? 懂’? 是兩回事!

富人還分種類,一種是打小就富,生來就富。這就是上述讓我有道德壓力的那種,人家良好的出身、家教思維跟你拉開了差距。

還有一種富人,是本來跟你差不多,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富裕的,這種就更可怕了。從你的角度來說,你會嫉妒他一你不會嫉妒生來就富的人,但是你會嫉妒你隔壁的鄰居。從他的角度來說,一個通過自己后天努力積累財富的人,自我感覺良好,是遠超那種生來富裕的人。

只要你稍微仔細觀察下人性,就會發現,一般這種靠自己混出來的人,最喜歡跟人家傳授人生經驗:? “哎呀,想當年我還不是跟你一樣。聽我的,只要你勤勞、? 學習、努力, 一定也會怎樣....”一個個都恨不得專門出幾本書才好,嫉妒又輕視他的你,還被他這么一教育,你心里還愉快嗎?

所以,我覺得那種喜歡談論自己朋友有錢的人特別好笑: ”啊,我有一個朋友混得多好多好。我又有一個朋友,混得多好多好。”這是因為自身沒多少東西拿出來說。

與富人交朋友,心態要平和,要本著學習的態度去,學習他的思維、勤奮、處事方式,將其化為己用。說不定你能用你的能力去換些資源來用,而且這種懸空狀態不宜過久。

不過,誠如孔子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要知道,長年處在蹺蹺板下端仰望對方,頸椎多少會出點問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