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7月16日上午, 在啟動儀式結束后,由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董春雨教授為我們帶來講座:共同的期待——創新教育漫談。董教授分別從五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了介紹,讓我們對教育的創新、素質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中國科學與教育的尷尬。
? ? 從“素質教育”到‘研究性學習’,很多人連個概念都說不清楚。中國的特色教育模式——灌輸式的教育,可能還在繼續,面對著國內與國外的差異,如何改變現狀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一步步去探索,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那么如何授“漁”呢?
? ? 董教授提出,我們要學習科技史,以史為鏡!在有關科技教育的一般內容中,融入科技史的相關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從科學發展演變中感受創新的重要性。?
三、我思故我在。
? ? 董教授還提到,我思故我在,我們要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前提,不盲從,有著懷疑和批判精神。
四、自由的價值:一種教育管理者的視野。
? ? 董教授通過三篇文章,讓我們明白教什么和考什么的問題,本質上取決于教育的目的,這屬于教育的世界觀層次的問題。我們口號里喊的很響,但是卻落實的不到位,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我們究竟要教給孩子什么知識?
五、創新的方法論。
? ? 通過興趣的培養,發現與鉆研問題的意識。我們要善于以己之長,補學生之短。從素質教育到研究性教育,這是一個漫長的探索。
? ? 董教授還提出了,學校教育的作用:其一、為國家養“高”“精”“尖”人才;其二、給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可見,創新對于培育人才非常重要。
? ? 講座的最后,我們全體一起朗讀巴頓將軍的名言“if everyone is thinking alike,then no one is thinking.”。通過此次講座讓我們每個人深受觸動,我們要不斷創新教育,讓素質教育得到真正的發展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