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歲月》P102-122
如果孩子能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受傷害的感受和敵意,她就不會那么強烈地采取攻擊性行為。
如果父母采取足夠強硬的辦法,一個兩歲大的孩子能學會完全抑制自己的攻擊性,但他為了實現這種控制而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父母們不愿意看到的。一開始,父母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慢慢教孩子學會控制,以這種方式學會自我控制的孩子以后會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盡管教勞瑞向塑料娃娃而不是妹妹發泄攻擊情緒是件很枯燥的事,但每天忍受孩子 發幾十次脾氣,每天晚上為一個焦慮的孩子起來好幾次,或者在今后幾年里都要為一個尿床的孩子換床單,就遠遠不只是枯燥了。如果在改造本能時不讓它們得到部分的滿足,那么被抑制的本能就會為自己復仇。
一旦孩子開始說話,就要開始教他不要只是釋放攻擊情緒,而要逐漸要求他說出自己的感受,用語言來處理沖突,控制沖動。年齡更大的孩子也能通過游戲來充分釋放自己的攻擊情緒。
語言讓教育變得更加容易,我們可以利用孩子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我們鼓勵他用語言來表達,贊賞他運用語言表達而不是胡亂發泄原始情緒的努力。我們要以一種巧妙、有時也要坦率的方式避免讓亂發脾氣的行為得到贊賞,不能讓他因為發脾氣而得到什么;與此同時,當他用語言表達時,我們要耐心地傾聽,并盡可能實現他的愿望。當然,我們并不能指望孩子掌握了語言能力就能自動停止發脾氣,但,我們正在教孩子從初級表達方式走向高級表達方式,并期望在接下來幾年里,高級思維方式能代替簡單原始的緊張-釋放機制(如,一再遷就孩子的壞脾氣、身體攻擊行為,尖叫,以及他要求的即時滿足或關注),對孩子施加越來越多的影響。
父母不明白孩子在每個年齡段應該達到哪種程度的自我控制,這是可以理解的。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就提出過分強硬的要求會對他造成傷害,因此,許多父母寧愿減少對孩子的要求,但是,對孩子要求過少也會帶來危害。那些不斷縱容沖動,那些仍然用原始機制釋放情緒的孩子,不管他天生的情商多高,如果直接行動和即時滿足是他的行為準則,他就沒有什么動機發展自己的高級心理過程,去思考去創造運用想象力,進而升華自己。
孩子還沒有隨著心理過程的發展而形成自控能力,所以我們對他的過失不必感到驚訝,漸漸地,隨著孩子心理過程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他就會越來越樂于用語言和思維來代替行為。
后記:
我沒有想到原來控制自己對孩子來講,是這么難,這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從現在起,要觀察她,她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是透過她的行為來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另外,原來語言時這么重要,難怪有時思路混亂時,心煩時,就寫日記,寫著寫著,思路就清晰了,也知道了自己該做些什么了。十一長假還剩下兩天了,開始收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