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媒體人的一個“紅利”是,可以連接到不同的人。高考分數出來后,我走在了去采訪日照理科總分高考狀元孔曦晨的路上。只是沒想到,與其說我去采訪,不如說我受到了一次“教育”。別看她比我小十歲。
賈平凹有篇文章是《我的老師》,寫“我的老師孫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半”。改變自己會的張輝說,要不斷地給自己找老師。
有時候,讀書不如讀人。書都是人寫的,而人是3D立體的書。特別是要多接觸優秀的人。和神仙在一起能沾到靈氣,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應該能沾到一些“秀氣”,哈哈。
腹有詩書氣自華。孔曦晨說話思路清晰,有著超越年紀的泰然自若。
先看看她說的話——
她說,昨天已經過去了,明天還未到來,今天是最關鍵、最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對以后的自己負責。腳踏實地,把今天做到最好,你就是最好的。追悔過去的錯誤、憧憬未來的美好,于事無補,于己無益。
她說,我的內心有一個堅定的、理性的聲音召喚著我前行。靜下來的時候,會與自己“對話“。我想,要有一種超越自我的態度,跳出時間、空間的限制,客觀冷靜地看自己,始終保持對自己的清醒認識,讓自己堅毅前行。
OMG !? 這已經是很多學習身心靈的人要追求的“當下的力量”“向內找尋答案”了吧。
我自以為學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技巧,讀了很多個人成長的書,懂得了很多道理。其實,越是覺得自己懂的東西多,另一方面說明,自己此前是多么的無知。“你以為的終點,說不定只是別人的起點。”韓寒在中國電影新力量上的演講中說。
可以確認,很多這類致用類的書,孔曦晨并沒有接觸過,但她無形中已經做得很好了。
她學習上的秘籍是——“我會列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如我們每晚有三節課的晚自習,晚自習開始前,我會拿出10幾分鐘,先列一個計劃表,時間精確到分鐘。合理、細致地分配時間。”
這與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里提到的,鼓勵你列出清單、計劃等等不謀而合。而實際上,孔曦晨并沒有接觸GTD、時間管理、個人成長等書籍、方法,這令我十分汗顏。
除了學習成績優秀,廢話,高考狀元能學習不優秀嘛!滿分750,她總分708呢。孔曦晨小小年紀,已經在《讀者》《美文》《演講與口才》等報刊發表了200多篇文章,堪比一些專業作家。她的一篇文章《堅守正義》還被用作了《演講與口才》的卷首寄語。
我沒有看過她的文章,甚至不太關注她寫了什么,更關心在繁重的學業時間里,她是如何寫作的。相對于“果實”,我對于如何“開花”更關注。
她說平時有了一些靈感,她會用紙筆趕緊寫下來。或者利用晚自習一節課的時間,立刻寫下來,省得遺忘。
這其實就是時間管理方面提到的“不拖延、立刻行動”。層出不窮的,除了青春痘,還有靈感。而靈感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有多少人來了靈感,又讓它飄走了呢。
“寫作時往往要跳出自己的世界去審視,給了我思考整理的機會。”她說的這段話,突然讓我對寫作的意義,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問了最后一個問題:“你最想分享給學弟學妹們的是什么?”我以為等待我的是一個比如“堅持就是勝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類的答案。
沒想到,她稍微思索了一下,飛快地回答說:“是勇氣吧。考的好的時候,有勇氣冷靜下來。考的不好的時候,有勇氣去思索為什么會犯錯。放在人生里,有勇氣面對成功,也有勇氣面對失敗。你能理解么?”
想起來,今天在大學城采訪一位大四男生跳樓一事。哥們,你有勇氣面對死亡,咋就沒用勇氣面對向死而生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