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體會,小時候越是缺少什么,長大后這種東西就越是吸引你。今天和同事去超市,看到巧克力,特別想買,我想也許自己童年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吃的零食少,所以現在想補償自己一下,于是買了許多種類的巧克力,有紅茶味,有腰果花生巧克力味,有玫瑰花味,有雞尾酒味,有提拉米蘇味,有威士忌味,有檸檬味……回家后仔細品味著,很好吃,但吃多了覺得太甜了,有點膩而且找不回童年吃美味零食的那種興奮感。
? ? 突然又想起前幾天去游樂場玩,看到那些游樂設施卻沒有了玩的興趣,只是靜靜做個旁觀者,總覺得自己去玩太幼稚。是啊,每個年齡階段都有每個年齡階段要做的事,錯過了這個階段,同樣的事情已沒有那時的快樂。一路經歷,一路成長,這一路我們沒法回頭,只能向前走,所以我們需要學會享受當下,當你是學生時,就享受學習和玩耍的快樂,當你是成年人時就學會對自己人生負責,對他人負責,認真工作,與人為善,每個階段做好每個階段的事,順應每個階段的規律,按規律辦事。
? ?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家庭中母親是大學教授,父親是公務員,因為父母都很出色,所以從孩子生下來開始,母親就對她寄予很大期望。但她的腦子不是很聰明,算是一般人,為了提高她的考試成績,父母給她請各科家教,在家教老師的幫助下,她成了全班第二,后來經過高中的努力學習,她沒讓父母失望,考上了名牌大學。父母強硬的要求她學金融,雖然很不喜歡,她還是聽從了父母。在大學看著那些數學題,她頭都大了,學習也不開心,終于畢業了,她想自己不用再辛苦學習,可以做喜歡的事了,然而父母給她安排了律師的工作,律師事務所的人都比她優秀,她剛來,沒有經驗,加上學的也不是這個專業,所以做的很吃力,有一次領導分配給她任務,她不懂于是請教同事,同事說這是你的事,不肯幫忙。后來領導問任務完成了嗎,她說了情況,領導批評她平時不注意和同事搞好關系,領導批評她時,其他同事都聽到了,在竊竊私語,她覺得羞恥,想到父母知道后該對她肯定很失望,她自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 ?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出父母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和過多干涉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害的。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主見,缺乏創新能力和決斷力,獨立性差,嚴重的產生心理問題,抗挫折能力差。中國的父母普遍沒有界限感,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做安排。父母其實只是孩子人生的參與者,不是主導者,就像一棵小樹,它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父母只能給它澆水,殺蟲,陪它長大,卻不能代替它成長。父母應該更多的放手,給孩子成長自由發揮的空間,對孩子多鼓勵,少提要求,多些耐心和信任,寬容孩子所犯的錯誤。兒童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性,作為父母要多學習,了解兒童成長規律,順應規律給予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放任自流,或者專制,給孩子一片民主天空,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