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二十幾歲就死了,但衰老卻花了一輩子。其實人死的時候并不是忽然就死掉了,二十幾歲的死更像是江河日下。當發現自己在死亡的時候,其實已經頹勢難回。千萬種力量將你沉沉地往下拉,猶如在泥沼之中,越動彈越往下沉。
許多人或者,但其實已經死了
雖是春寒料峭,但三月份的好消息卻扎了堆兒。先是有朋友公司全員去大阪旅游,后來又有同學忽然間面試進了國家教育系統,再往前推,二月份兩個同學結了婚……
我才本科畢業不到一年啊,去年這時候我還是個到處找實習的大學僧啊!!為啥子忽然之間覺得我進入了一個假社會,參加了一份假工作……雖然不愿意承認,但內心酸溜溜的感覺卻不言而喻。
有句話說,如果你的愿望都實現了,你還感覺不快樂,那么這就是生活。這句話我是多么的認同,以至于我在從公司回住處的路上甚至覺得這句話就應該是這篇文章的基調。但事實上,這句話細想起來只是對自己沒有實現真正追求卻用小目標的實現來搪塞自己的借口罷了。
我們可能曾經實現過某些目標,但現在困于另一個計劃的實現過程中,或者失去了目標,然后安慰自己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不斷的不如意。
我們總會容易因為走得太遠而忘卻了自己為什么出發。就像一個站在北極想要走向南極的人一樣,開始時我們無論朝那個方向都能夠向南極前進,但走著走著,我們的方向卻似乎只能有一條了。有些從起點出發的人再次回到了起點,有些猶豫的人將路走成了一條環形緯線。不能到達南極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但最終能到達的都是因為堅持了對的方向。
我們已經在凋零了嗎?
老兵不死,老兵只會慢慢凋零。有一個銀行的廣告,講的是幾個老頭子為了一個騎行夢想,通過幾個月的肌肉訓練,最后終于騎著摩托上路,其中還帶著一位老伙計的遺照。當時看起來,并不覺得有什么,但現在想著卻讓人熱血噴張、感動異常。這有點像楊絳說過的話“我本以為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了生活,其實是生活讓我們懂得了書里的故事”,許多東西并不是一時一地就能理解體悟的,比如舍友,比如兄弟,比如母親父親,總是要等到時間的發酵之后,這種情感才變得更加馥郁濃烈,更加深刻明晰。
我們年紀輕輕,卻被住房、交通、養老保險綁得死死的。天啊,我才二十三四歲啊,養老保險關我什么事!為什么我現在就一直想著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想著把自己埋進土里?
不,不是這樣的。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該去的地方,有著藍天大海,坐下來腳可以觸到涼涼水面;我們該去的地方,不只是樓房工位,也不只是擠在公交車里聞著不明氣體。我們的生命需要更鮮活的能量,年輕時多見一些世面,不要老是“等到什么了,我就怎么怎么”,我要的現在就要,就去干,去闖去拼。
把生活折騰成你想要的樣子
有些人二十幾歲就死了,但衰老卻花了一輩子。其實人死的時候并不是忽然就死掉了,二十幾歲的死更像是江河日下。當發現自己在死亡的時候,其實已經頹勢難回。千萬種力量將你沉沉地往下拉,猶如在泥沼之中,越動彈越往下沉。
參加第一份實習工作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朋友。在北京工作多半年回家過年后沒有再回來,他背起行囊南下,“企圖”在身上并沒有多少積蓄的基礎上走一走祖國的大江南北。
年輕人嘛,就該少些瞻前顧后,多些當機立斷,長痛不如短痛!年輕時候認識的人,都可以稱為朋友,我們情懷滿腔。等到老些時候我們便稱為老友,我們滿懷青春。
不論你是想去旅游,還是想做一個公號,或者寫一篇自己的小說,又或者想去建立一番自己的事業。當我們有想法并且想好了時,一定千萬就去做,不要成為那個畫緯線的人,也不要兜兜轉轉最終還只是停留在想原來的位置。我要你一往無前,義無反顧。
因為我們還不該這么早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