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于兩個小孩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里,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他們深愛彼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呂克·貝松
里昂,意大利人,家境不好,年輕時與一個望族家小姐談戀愛了,女孩的父親反對,強烈地反對。有一天,女孩去找里昂,被父親用子彈穿過腦顱,倒在了血泊里。
但他女孩的父親只在監獄待了兩天就出來了,因為警察判案的結果是一場意外。
然后,里昂也讓女孩的父親“意外”了。
于是19歲的里昂逃離父母,逃離國家,來到紐約,舉目無親,遇到東尼和他父親,被他們收留,然后被訓練成職業殺手。
從此一個人,生死之間,行尸走肉,怪異的立在這個世界,一年四季一頂小帽、一件風衣,一個人購物,一個人熨衣服,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噴洗照顧萬年青,夜夜一個人坐眠,一個人訓練、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沒有安然的在床上閉眼睡過覺、沒有牽掛,沒關心過錢,沒想過未來。他就如同他最愛的那盆龍舌蘭一樣,他說:
“我喜歡這一株植物,就像我一樣,沒有根。”“它是我最好的朋友,總是很快樂,從不問問題。”
深愛這一盆龍舌蘭,每天早上碰到窗外,每天晚上收進來,認真擦洗。流浪時甚至生死危急時刻,也不會忘記不會丟掉。他們倆一樣,孤獨沉默地面對這個世界。
瑪蒂達,一個十二歲女孩,是里昂的鄰居,家里一片嘈亂,父親招惹社會黑暗勢力,母親是特殊職業工作者,姐姐霸道,只有弟弟溫順可愛,父親打她,母親罵她……家里狼藉冷漠,不能看她想看的動畫片,不愿意去上學也無人管,她是熱鬧嘈雜中的孤獨,滿心的仇恨,該吃棒棒糖的年齡卻偷偷抽煙。
兩個可憐的孩子相遇了,雖然里昂已是大叔的年齡,雖然已經殺過很多人,但依然心懷赤子之心,都是十二歲孩子的心理。
里昂遇見了生命的熱情,瑪蒂達遇見了安全感和保護。他們慢慢地彼此感動著,感動著一起經歷強林彈雨,一起快步走在搬家的路上,小小的瑪蒂娜抱著萬年青努力地跟著里昂的大步伐,斗志昂揚地從路的盡頭走過來,堅定而執著。
就這樣,他倆成為風雨同路人,不由自主的愛了。
瑪蒂達說:
I want love or death。要么愛,要么死。
See,nothing can stop love,Leon.
你看,沒有任何事物擋得住愛情,里昂。
里昂聽到夸獎和熱烈的表白會噴牛奶,會學小豬哼哼叫……
里昂在執行完任務后,即使受了嚴重的槍傷,也在所不惜,為瑪蒂達買了漂亮的蕾絲連衣裙,里昂的內心有了深深的牽掛。
里昂,冷酷的大叔參與cosplay猜謎游戲,變身幽默耍酷的舞臺主角。
里昂在放棄對準瑪蒂達的槍后,敞開寂寞的心扉接納她,認真和她交流,誠心實意地教瑪蒂達殺手的職業技能。
里昂因為瑪蒂娜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熱情,心里有了牽掛,有了擔心,人生不在行尸走肉。正如里昂最后時刻對內心的表白:
你不會失去我。讓我嘗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樂。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遠不會再孤獨了,瑪蒂達。求你,走吧,寶貝,走。鎮定,現在就走,走。自從遇見你,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了。
瑪蒂娜因為里昂而看到生活中的愛和溫暖,慢慢走入生的正軌。
眼神里不再噴射著濃濃的恨意,變得明亮和柔和,體會到生活的痛苦之外還有的溫情和安全。
她戒掉了煙,好好吃飯喝牛奶,好好睡覺,好好鍛煉身體,一切不再打結。比如:
“里昂,我想我已經愛上你了,這是我的初戀,你知道嗎?” “你未戀愛過,怎知道那叫愛情?” “因為我能感覺得到。” “哪兒?” “在我的胃里,感覺很溫暖,我以前總覺得那里打結,現在不會了。”
瑪蒂達和龍舌蘭,都是里昂的最愛,即使生死關頭,都沒有拋棄她們倆,讓她們走上可以扎根的舞臺,過更扎實的人生。正如瑪蒂達所說:
如果你真的愛它,你應該把它種在地里,它會有根的。
她也是那么做的,讓那盆龍舌蘭扎根沃土,也是讓她們的感情和人生不再漂泊。
從不后悔愛上你,走得越久越珍惜。若時光能流轉回到過去,我也一定還要與你再共譜戀曲,因為,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
我所認為最深沉的愛,莫過于分開以后,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
真愛并不意味著永不分離。 它意味著即使分開了,也沒有任何改變。
里昂走了,瑪蒂達替他活成他夢想的樣子,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