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和烤面包

圖文/灰色藍


自開始學習烘焙,便學會一個道理——無論如何嚴格按照配方來烘烤,在沒有理解之前,無論如何都無法烤出想象中的那種面包。這讓我想到與烤面包差不多同一時期進行的寫作,二者雖然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萬物同理,懂得了一個道理便可以用來詮釋另一個。


由于不再需要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屬于個人的時間便多了起來,而一直想學習的烘焙變成了我的日常主題,我喜歡烤制面包的過程,它讓人期待卻充滿未知,我更喜歡聞滿屋彌漫的麥香味,當切開熱騰騰的面包就著熱飲慢慢的咀嚼,才會知道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喜歡寫作是因為多年來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有想法的人,我喜歡表達自我情緒,深知文字會比語言更加的含蓄和豐滿。雖然之前一直都有在寫一些隨筆之類的文章,但真正的寫作應該是我創作的第一個故事《大舅》,這個故事是根據原型加以創作而成,本來是投稿給另外一個平臺的文章卻因與其征文的題材有出入,于是便順理成章的被拒稿了。但簡書給了我一個講述的平臺,它是在這里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并被編輯推上首頁,給予了我極大的信心,在此衷心感謝簡書;同時也特別想感謝一位叫劉子象的讀者給了我在簡書平臺的第一次打賞。雖說我有屬于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平日經常能得到讀者的打賞,但劉先生的這次打賞的意義則完全不同。

寫作和烤面包一樣先要準備材料,烤面包的材料在超市就可以購買,而寫作的料則需要從生活與書籍之中提煉和汲取。在過往的生活中無論平淡或是跌宕起伏,總有一些事情讓人難忘,這些經歷的人或事便成了故事里的原型,有些事親身經歷的,而有些是道聽途說的;獲取靈感的途徑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人或事可以宣揚、可以批判、亦可以憐憫。但講述是一件并不容易事,因為人們往往只會關注文章之中那些令自我感興趣的事情,這與烤面包一樣,面包的種類有上千種,而我們只會做自己喜歡吃的那幾種;但如果對于一個面包房的師傅而言那就變得不一樣,為了調合眾人的口味,他們會在原本的基礎上加以修飾和改進讓這些“面包們”變得更加可口美味,這不僅可以獲取自我成就感,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一些東西。但我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我會認為的材料不足就選擇暫停一陣,多閱讀多與人交流,而不會選擇逼迫自己非要無中生有擠出點什么東西來,這會讓我很難受。我始終認為如果寫作不能像做面包一樣擁有一個快樂的過程,那么寫作便成了一種負擔。雖然特別羨慕那種寫作猶如開水龍頭一樣的人,但我深知自己不屬于那一類,也就無需去強求了。


發酵是人類一項很了不起的發明,它用外力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卻又不失其本來面目;就好比寫一篇文章在沒有形成文字之前,它會在作者腦海里醞釀和發酵,如果碰到恰當的時機它很快就發酵完畢變成了一篇實實在在的文章,但有時會因為時機不對而需要醞釀很久很久,甚至完全沒有動靜而被丟棄。在我寫作的電腦文件夾里,有很多個寫了開頭就沒有下文的文章,有幾篇甚至寫了上萬字,但反復的讀下去覺得并不會引起太多的共鳴,于是便成了一團發酵不起來的面粉。盡管覺得浪費和可惜還是會果斷選擇放棄。烤面包有先輩們留下的精確到克的配方,寫文章其實也有配方,那就是以往的作家們留給我們浩瀚如海的書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書籍里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配方,并把它按自己的認知加以改變,從而變成一個有獨特味道的配方。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但最終還是可以找到的。就好比陳忠實先生所寫的《白鹿原》與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陳忠實先生曾直言不諱的說是受了后者的影響,但《白鹿原》依舊不失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烤制是做面包的過程,是關乎整個作品最終的形態,用來證實之前所做的一切的正確與否,它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但最需要的是經常觀察。比如當我醞釀好一個故事之后,會在電腦上很快就寫出這個完整的故事,但我會把這篇新鮮出爐的文字進行不斷的調整和修改,比如語氣上的修改,比如錯別字的修改(在此深深的自責,在我發表的文章經常性的出現錯別字,盡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但還是會出現,曾被讀者批評不嚴謹,我在此表示感謝并會加以改正,謝謝你們!),比如橋段的設置,甚至是敘述方式,像一個電影的剪輯師一樣,把文章里的一些片段順序調整,當然這個過程是在不停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文章像某些文藝片一樣不止所云,自然閱讀量并不會太大。我前不久寫了一篇《一場事先被張揚的婚事》,被讀者批評為冗長的日記賬,我接受了批評并在文章評論區寫出我創作這個故事的初衷以及我想表達的意思,事后它成為了我目前在簡書發表的文章里閱讀量最大的一篇,雖然沒有像那些大神一樣幾千幾萬,但進步的喜悅是值得去品嘗的。也是自從那篇開始,我也認識到了自己文筆不夠精準,所以在今后的文章里,我會更加的精簡文字,不再隨意揮霍我本就不多的文字天賦了。

最后,套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名句——寫作這種事情,要么天生就會,要么一輩子都學不會。其實寫作還是需要一些天賦的,這就是為什么成名的作家的數量并不多見的原因吧!我在簡書寫作的時間并不長,目前發表的文章也不過五萬來字,獲取的閱讀量和贊賞也并不多,但不會影響我繼續寫作。盡管有段時間我寫不出任何東西卻總在時時刻刻在提醒著自己,我是個能寫故事的人,只是和烤面包一樣,在沒有理解改變發生之前,烤不出想要的那種作品而已。


作者系80后自由寫作人。

一個周旋于廚房與陽臺的中年男人。

每日閱讀、寫作,煮茶,做菜,烘焙。

就是為的就是把生活過得與別人不同。

謝謝你的閱讀和喜歡,如果有機會更希望你們能品嘗到我做的面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人說,如果以鴉片戰爭和五四運動分別作為近代史和現代史的開端,那么吳昌碩屬于近代末年最后一位藝術大師,而齊白石是現...
    四爺的愛恨情仇閱讀 630評論 0 10
  • 第一章 葉念雪披著一件破舊的狐裘,狐裘是他從十年前離家的時候帶走的,好久不曾換洗。不過在這大雪天里,尚且能供給胳膊...
    玲瓏骰子anhongdou閱讀 251評論 0 0
  • 秋去冬來溫驟降, 寒風襲骨虐心傷。 翻開舊櫥尋冬裝, 奈何幾衣能上堂。
    蓬蒿居士李閱讀 207評論 1 6
  • 戰友寄來兩箱甜瓜,我說不用,南昌也是省會,小區門口的大板車上全都是水果。他堅持說是地里剛摘的,非要我嘗嘗。 每天要...
    楊知行閱讀 215評論 0 0
  • 1993年7月25日,農歷6月初7,那一天的前一天和后一天,皆有值得紀念的事,恰恰這一天,世界和平。 但在這個巧合...
    崇文路2號閱讀 283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