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則全民參與的事件的起承轉合竟然在短短一上午之間完成了,除了事件本身,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互聯網傳播的可怕現象。
最初是善意的現象級的轉發籌款,朋友圈里排好的隊形,這是公益的傳遞。但是,但凡能在一個半私密的社交平臺內出現這樣大維度的轉發,我會有理由懷疑這是一次團隊作戰,但只要是為了救助,手段可以忽略不計。
后來出現了被爆出的贊賞加捐款總額高達兩百多萬。然后戲劇性的反轉,各種被加上"帶血營銷"的標簽開始以抵制的形式出現再一次的大規模轉發。
而所有當事人的私人信息得到泄露,其中真假參半,就是在這樣一個真相看似明朗的狀態下,事件得到了發酵。可怕的人身攻擊加上可怕的大規模轉發,大家都在說著是被利用了善良,可同時也在傳播著網絡的無形暴力。
在這里我不禁要懷疑,從最初的以轉發形式的捐助發起開始,大部分沒有打賞的善良吃瓜群眾本身就沒有發生什么實質性的捐助,而這種舉手之勞的轉發背后是一個公眾號創始人來埋單,他要去救助,這動機有錯嗎。而所有人都在說當事人房產這件事情,他并沒有說自己身無分文,那些為了救治病人而花光積蓄的大多數家庭都選擇了一些常規籌款,當事人羅爾先生并沒有,他自己也解釋到,他把機會讓給其他人,而他選擇在公眾號上賣文本身也并沒有發起募捐。當事人訴說實情,公眾號來埋單。大家轉發的時候應該知道這是公眾號營銷的手段,而只要出發點是善良的,最終結果也是善意的,讓更多人看到,有什么不好。
至于公眾號夸大其詞來賺取群眾同情心這點可以聲討,但以一概全,一棒子打死這種事情是不是太片面了。我想一件事情上升到了全民參與的高度,那么它也必然得到全民的監督,這是好事,但至于是不是代表也要受到全民的討伐,我想我們不妨先去觀察,去監督,這筆多于治療費用的巨款會流入哪里。而不是在得到一些信息源的同時,不去思考就第一時間給羅爾先生冠以"騙子"的名分。
快時代很少有人愿意慢下來,而所有人是因為發現了真相本身,還是被另外的營銷戰場所牽著走,更是很少有人愿意靜下來去思考這件事情。
殊不知你已置身于信息的巨大漩渦里,被互聯網的手所牢牢控住。
有些事情說過做過,在互聯網里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可對于當事人和他病中的女兒來說呢,恐怕留下了永久的痕跡。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前不久剛出的英劇《黑鏡》第三季中的一集,可怕的劊子手會殺死在網絡上受攻擊排在第一名的人,每次作案成功后,網絡很快會在下一天接著更新排名,他再選擇排名第一的人作案。而大家卻依舊沉浸在網絡攻擊中,不負責任地跟風和謾罵。
可是如果沒有網絡暴力的傳播,劊子手又何來動機呢?
影片就是在反映現實,而現實中沒有那個被賦予實體的劊子手,因為網絡暴力人人都會在不經意間變成劊子手。所有人都沒有認識到這種強大的網絡群體功力是帶有無形的殺傷力的,而是是永久的。
但是我知道,最初所有人都是帶著善意的,我們希望那個孩子好起來。
只是,如果存在誤解,就去化解;存在欺騙,就挖掘真相;存在利用,錢款去路不明,那就用法律途徑來解決。不要只聽一家之言,在事情的完整來龍去脈沒有理清楚之前,不妨慢下來,去監督,別互相傷害了。
希望孩子好起來,羅爾先生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