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種說法,第四維度是“時間”。人的時間線是單一不可逆的,因此人是被關在時間這個小盒子里的三維生物。
可如此重要的時間,往往被人濫用。人們很善于把重要的事情拖延,去做一些不費力的事情。樂觀地相信總有充足的時間做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然后漫無目的地繼續活著。
兔美最近接觸到了一本奇書《奇特的一生》(格拉寧 著),它講述了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該書重點不在于講他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生前發表了70多部學術著作和數不盡的論文專著,而在于柳比歇夫采用獨特的時間統計方式幫助他在有限生命中完成了10倍于常人的驚人成就。
兔美也嘗試使用了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才兩天就感觸良多。
一、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
柳比歇夫記錄日記的格式非常簡潔,事務+花費的時間就是時間統計法的基本結構,比如:
烏里揚諾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三小時十五分。
鑒定袋蛾–二十分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分。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十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十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紀事》–一小時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計–六小時二十分。
柳比歇夫計算的是純時間,即刨除工作中的任何間歇。毛時間就是用在這項工作上的所有時間,包括純時間和休息時間。并且在每天記錄完畢之后還會統計基本工作時間,他每天的純工作時間在五小時到七小時不等。
可知如此珍惜時間的人每天有效工作時間才五小時多,那普通常人的工作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嘗試統計一定會把自己嚇一大跳!
柳比歇夫使用這樣的時間統計法長達五十多年,長時間的鍛煉使他形成了精確的時間感,我相信對時間極致的關注讓他能夠比較準確地估計時間。
時間對于他來說是每時每刻可以運用的財富,他必不會放棄分毫。
二、給我帶來的有益改變
1.睡前四小時,居然開始做起一直想做的事情
以前一回到家,洗漱后就鉆進被窩看劇直至睡覺,因為對我來說這是最不需要耗費精力的方式。當然我也有看書學習的目標,可是這類事情需要額外的意志力被我一再拖延,大腦自動選擇性忽略。
記錄時間后,我明白了沒有所謂的碎片、無用的時間,躺廢看劇才是真正的無用,每一塊時間都可以選擇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于是現在晚上從八點起,我會看一小時劇休息(其間同時打游戲做任務),然后看一小時小說,寫一個多小時的日記或公眾號,學習一個小時技能方面的書籍并做讀書筆記。時間統計法讓我開始著手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2.更會統籌安排時間,目光長遠并珍惜當下
以前曾經覺得,如果我花太多時間去學習,比如看一本書或者上一系列網課會花費我很多的意志力,自己一定是堅持不下來的。就像往常一樣,往往開頭用力過猛,后發無力,什么事情也都半途而廢了。
記錄時間后,我才發覺,其實并不需要花費過多意志力、犧牲過多休息時間,人們就可以完成目標。前提是要善用時間,和時間做朋友。于是,我變得更會統籌和安排時間了,也更關注投入產吃比,結果事情做得更多,休息時間一點沒少。
三、我的時間統計圖表
對于時間統計,推薦一個相對好用的軟件:aTimeLogger2,IOS版需要付費,如果沒記錯是18元,安卓版是免費的。它可以比較方便地記錄事務的起止時間,只要創建項目并且按下“開始”“結束”就可以了。
以下是我今年2月1日和2月2日兩天在家的時間利用情況。
由于開始做時間統計,我會更有意識的利用時間,從圖表中可以看出:
1.我的閱讀和學習時間并不少,2月1日更是達到了20%(將近五小時),小宇宙大爆發。
2.娛樂的時間也不少,每天兩個多小時看動漫,足矣。
3.獲取信息(看訂閱號和微博等)、動漫、閱讀、日記、學習,這幾項都需要電腦或者手機,導致我每天看屏幕時間非常長,總是超過6小時,有時甚至達到8小時,我的眼睛一定會瞎掉……
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就看你把時間花在哪里,時間統計讓我看清自己每天是怎么過的,讓我自律,讓我自由。所以:
不要再逃避時間,現在就嘗試和它好好相處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兔美的時光記錄儀。分享關于讀書、運營筆記、理財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