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2016年年末寫的愿望:
靠近湖邊,住干凈、明亮、溫馨有愛有歡樂的房子
能夠聽到內心歡喜的音符
能夠看到內心充滿力量的愛
有源源不斷的力量,讓我的身體變得輕盈,讓我的思想得到升華
最后感受到超越物質的體驗
是的,2017年開始,我差點認為這都成真了。
對的,在湖邊我們買了房子也裝修好入住了。老公在如日中天的華為從事芯片研發項目管理,華為的半中層領導,收入可觀。我呢,還在汽車行業500強外資企業做項目經理,收入也頗豐,坐標在2,3線城市。
35歲的我,從某種世俗的眼光或者別人的眼光來看,應該是有了幸福圓滿的結局了。能夠的老公,聰明可愛的兒子,不錯的事業,家庭幸福,事業順利,是不是可以讓愿望成真呢?
NO!
元旦過后春節前在出差的時候,客戶拜訪后一個人在酒店,我開通了個人公眾號,這個是以前閃過而當時沒有成功的想法,我寫下了:
娟姐的人生,從35歲開始。
是的,35歲了,粗略回顧過去的34年歲月,一片空白:
那個叫娟兒的膽怯小女孩在23歲和高中同學也是初戀結婚,25歲第一個孩子出生,30歲第二個孩子出生。從戀愛到結婚,并無驚天動地或者撕心裂肺的劇情;再回到之前,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平凡平淡至今,毫無榮譽感可言。
我很慶幸雖然前34年渾渾噩噩,但是老天待我不薄;一個出生于偏僻貧困農村的,從小自卑內向的女孩子,現在還能好好地安安靜靜地坐在辦公室,也曾和全球工作伙伴一起討論方案的可行性。結局不算壞,但是:
生命的意義在哪里?我活著的意義在哪里?
人,早晚都要死,是不是就特么平淡至死?往后的日子,按部就班,在中產階級的焦慮和壓力中繼續拉鋸,多存點錢或者再買套房子,雖然錯過了深圳千萬富翁的機會,但是還是可以在這二線城市再布好局為孩子們提高點起跑線?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常樂?
接著就等兒子長大,期待著他的日子有美麗的花環,期盼他的人生是否會給予自己驚喜,享受跟他們一起成長的過程?
公公婆婆和我住一起,每天樂呵呵要不去買菜做飯,要不看著電視,時不時地吼下孫子,這就是我的老年生活嗎?
NO!
雖然他們自己覺得很滿足,比起受苦受累沒有飯吃的當年,現在的生活無憂,兒女孝順生活沒有壓力還能時不時跟著孩子們出去游玩嘗鮮。
但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娟姐的人生從35歲開始!
2016年的國慶節,看到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張德芬,但是我依舊不知道這書歸類為靈性與修心類。11月份,在公眾號十點課堂看到了張德芬的小時空,那時候小時空已經開播了,因為價格不貴,我訂閱了。德芬老師雖然50多歲了,可是身體狀態很靈活,本人看起來也很年輕,嗓音很有感染力也很甜美。1962年出生的德芬姐姐呀!!!依舊認為自己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我親愛的娟姐,也必須開啟我人生的可能性之種種了!
1. 讀書:
借來朋友不用的Kindle,以及圖書館借閱或者購買的各類圖書,開始一個月10+本書的閱讀,開啟我2017年300本讀書量的目標。
1,2月份的書單沒有記錄下來,記憶深刻的是《紅樓夢為什么這么紅》,林清玄的各類禪學,三毛,王陽明,杜月笙等。
3月份看的書單更多的是心理學,《與任何人都聊得來》,《拆掉思維的墻》,《一個人的朝圣》,等等。
4月份《自控力》,《洗腦術》,《王陽明——知行合一》,《行為心理學》,《理想國》,《少有人走的路》,等等。
非常有感觸的兩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靈午夜密談》。
2. 每日冥想(15分鐘—30分鐘)
3.每日鍛煉1小時;或者每日跑步,已經堅持了13天;或者哈他瑜伽,下月培訓后,每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