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瑾七
這個濃眉短發,喜歡穿白色襯衫、緊身褲、平底鞋的小姑娘,和你我一樣,曾經對自己的長相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她不喜歡自己的方臉、不喜歡自己尖尖的鼻子和抬頭時略顯大的鼻孔,拍照的時候總是低著頭。童年缺少父愛,略帶自卑、害羞和內向氣質的小姑娘,她究竟是誰?她就是被世界公認的隕落凡間的天使、優雅與高貴的化身——奧黛麗·赫本。
~ 01原生態家庭~
?赫本出生在1929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成長在戰火紛飛的二戰時期。
母親是一位有荷蘭王室血統的男爵,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她是母親二次改嫁后生下的孩子。
她還有2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由于父親信仰法西斯主義,父母親在信仰方面的差異,以及聚少離多的生活、缺乏足夠的交流,導致在她6歲時父親離家出走,母親一夜白發,從此赫本在一個缺失父愛的環境中成長。10歲左右的時候,納粹占領了保持中立的荷蘭,赫本的生活一度十分窘迫,甚至遭遇食不果腹、飲水充饑的境況,這也導致她的身體發育不良。盡管在戰亂年代,但絲毫沒有影響母親對她的愛。從小就有著演電影、演歌劇夢想的母親,為了更好的培養這個唯一的女兒,想盡辦法送她去荷蘭、英國的學院學習芭蕾舞表演。
由于信仰不同,母親隔絕了父親與赫本的聯絡。成名后的赫本,曾孤身一人去和父親相見,由于父親的不善言辭,以及長時間的分離,結局不歡而散。最后赫本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直到1984年母親去世。
~02?婚姻情感~
?赫本是個勇敢去愛的女人,盡管童年經歷了那些受苦受難的日子,但是她高貴的血統、以及母親的淳淳教誨,讓她擁有令自己驕傲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愛情的道路上,她從未向物質低頭,要嫁就嫁給所愛之人。
赫本結過2次婚,1954年赫本25歲那年,與第一任丈夫,同為演員的梅爾·費勒結婚。這段婚姻維持了13年。赫本是費勒的第三任妻子。當時還年輕的赫本被費勒成熟的魅力和藝術才華所吸引。由于身體虛弱,赫本婚后流過2次產,在結婚第5年的時候,生下一名男嬰,取名肖恩。婚后的赫本在事業上持續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最早一批拿到百萬美元片酬的女演員。丈夫費勒的演繹事業卻不溫不火,心情沮喪、日益沉悶的費勒不能接受和面對妻子的事業更強的事實,于是走向了出軌。1967年,38歲的赫本在拍攝完影片《盲女驚魂記》后宣布息影,希望將全部精力投入家庭,借此挽回這段婚姻,但一切最終成為徒勞。1968年39歲的赫本經歷了婚后的第3次流產,并在同年與費勒辦理了離婚手續。離婚后的赫本身心備受打擊,她剪掉了多年留起的長發,由于長時間的愁苦體重嚴重下降,170的身高體重僅僅42公斤。雖然結局并不完美,但在這段婚姻的前半段,赫本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同時這段婚姻也為赫本留下了許多歡聲笑語的回憶。
赫本在一艘游輪上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安德烈·多蒂。多蒂是一名意大利心理學醫師、帥氣、熱情、并對赫本展開了瘋狂的追求。赫本在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后的6個星期,宣布與這個小自己6歲的男人閃婚,這年是1969年赫本40歲。婚后1年赫本生下次子盧卡。但多蒂這位意大利花花公子,很快暴露了他的風流本性,婚后流連于風月場鬼混,丑聞層出不窮。赫本一度曾以為自己又回到了愛中,擁有了幸福,因為她覺得自己又嫁給了一個所愛之人,并為了經營這段婚姻去學習心理學。然而,這只是她的一廂情愿的努力,婚姻需要的是兩個人共同經營。由于無法忍受第二任丈夫的荒誕與不忠,這段只維持了12年的婚姻于1981年走到盡頭,這年赫本51歲。
第3段感情,赫本找到了一個對她呵護有加、值得托付終身,被其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這個人就是男演員羅伯特·沃特斯,兩人相依相伴,但最終并沒有正式結婚。1980年處于離婚狀態的赫本,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正遭受喪妻之痛的羅伯特,兩顆同樣經歷痛苦的心靈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安慰,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同居生活。在這之后的12年直到赫本病逝,兩人相守相伴,在羅伯特的陪伴下赫本度過了平靜美好的晚年。因羅伯特的引薦,她從一個好萊塢巨星、時尚代言人的角色,走向了一個更讓人崇敬的職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 03?事業成就~
赫本事業的成功,除了她擁有的美好容貌、和她對藝術、對音樂舞蹈的追求努力外,更多應該歸功于她所處的那個時代。當然,她對自己的定位和這份能夠適應時代需求的智慧和勇氣,也值得人欽佩和學習。
一心想成為一個出色芭蕾舞舞者的赫本,當得知自己的前天條件不足,并不能在這條道路上長遠發展時,她毅然決然的選擇另辟蹊徑。早年做模特、拍廣告、和參演舞臺劇的歷練,讓這個有準備的人抓住了電影試鏡的機會。
赫本23歲,通過出演電影《羅馬假日》中的安娜公主,憑借驚艷演出獲得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奧斯卡女主角提名,并一舉成名,從此走上了演藝道路。至此之后的15年間(1952年-1967年),赫本的事業飛速發展,這也是她作品高產的15年。她不斷的出演各類影片,歌舞劇和電視劇,其中包括《龍鳳配》、《戰爭與和平》、《巴黎假日》等等。1967年在赫本38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為了照顧孩子的學業,她一度選擇息影。一別影壇8年,1975年赫本46歲后又再次重拾自己的事業。
晚年時,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兒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 04摯友~
講述赫本的平生,不得不提及的是一位陪她走過42年風雨人生的好友,法國時尚界的大咖紀梵希。除了丈夫、兒子,他可以說是赫本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而對紀梵希來說,赫本亦是他的繆斯女神。兩人事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依托、互相成就。
在紀梵希的回憶錄中寫到:關于她的一切回憶,我依然歷歷在目。對我而言,她是上帝賜給我的禮物,是我的最重要的朋友。對我來說,她雍容閑雅、品性良善、高貴姱容。她德才卓絕、無可比擬,這使她與當世女性判然不同,而她熱切愛別人的入微心境更是絕世獨立。
上世紀60年代初期,人們崇尚的是瑪麗蓮夢露的豐腴之美,而紀梵希的設計風格恰恰更偏向于今天的以瘦為美的潮流。因為遇到了赫本,他的設計變得靈動、活靈活現。一款緊身的“小黑裙”,因為赫本在電影《龍鳳配》的詮釋,讓紀梵希一炮而紅。赫本在電影中對他所設計的服飾的展現,驚艷了整個時尚界。
也正是因為有了紀梵希的設計、他們共同創造了“奧黛麗赫本風格”的神話,赫本的名字與時尚畫上了等號。從此以后,赫本幕前幕后幾乎所有的服飾,均由紀梵希打造,為我們貢獻出一個永恒優雅的時尚教科書形。
有人問為什么紀梵希沒有娶赫本。赫本的一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兩人的關系,“有一些人是我深深愛過的,紀梵希是我所認識的人里面最正直的一個。”這對久經滄桑的知己,一生都保持著尊重、克制和距離。紀梵希親吻赫本,永遠只是親吻她的額頭。正是這份真摯與無私的愛,讓這段友情比赫本的任何一段婚姻都持久、直到她離世從未缺少過紀梵希的陪伴。甚至赫本葬禮的抬棺人,有一個位置是留給紀梵希的。
~ 05死亡?~
在赫本生命中最后十幾年,如同喚醒了靈魂深處那個受二戰傷害的小女孩一般,她緊緊地擁抱著無依無靠的孩子們,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關注貧困地區的生命和孩子。她親赴拉丁美洲和非洲,照顧營養不良、生命垂危的孩子,她為孩子們吶喊、呼吁和募捐。
在1992年底,赫本以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饑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半蹲在地上給孩子們喂飯,那個時候她疼痛難忍,醫生說你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腹部了,她沒有什么反應,只是冷靜地說:“哦,倒霉。”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癌癥病逝,享年63歲。
~ ?小七說?~
赫本的優雅、高貴的氣質,與她身體里流淌著的皇室貴族血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對芭蕾舞的熱愛和執著將她個人氣質又再提升一個高度。童年坎坷的經歷,歷練了這個沒落貴族的精氣神,她的生命因此變得更有力量。
雖然事業上她聲名顯赫,但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大半生都是與不幸的婚姻為伴。她渴望像普通人一樣擁有一份健康穩定的婚姻生活,甚至為了維護婚姻放棄事業,但盡管她做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擺脫殘酷的命運。但幸運的是,晚年她找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
一個在拜金的年代,能獨樹一幟、輕蔑物質,追求真愛;在豐腴美的年代,能堅持自己靈動、素雅的風格、為時尚界注入一股清流,赫本這具有突破性、創造性的貢獻無疑是偉大的,是應該被頌揚的。
無論是全球時尚界傳奇人物的稱號,還是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的盛譽,都不足以詮釋她的精神帶給我們的傳承和啟示。作為一個女人、她能始終保持一顆善良、溫婉的初心,即使在暮年依然將目光聚焦在需要她的地方,這讓我們早已忘卻她的美貌,而更希望將這種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之情繼續傳遞下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