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綠樹陰濃夏日長,所有的美好和感動,都會被陽光無限地放大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立夏,顧名思義,是夏天的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image

我國自古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分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初夏之時,青蛙等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池畔鳴叫覓食。隨著氣溫的升高,蚯蚓開始不耐土地濕熱,鉆出地面透氣。而至于王瓜,是一種華北特產的藥用植物,立夏時節正是其快速生長的時節。

image

俗語言:“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初夏時節,隨著氣溫的漸漸升高,人們逐漸進入了“瞌睡”狀態。這個時候,還有什么比一個睡到自然醒的慵懶午覺,更令人感到舒適的呢?

我們古代熱愛生活的大詩人大詞人們,自然不能錯過此等美好。于是乎,初夏時節的詩詞作品中,就多了很多對于夏季午睡的描寫,往往真實而充滿生活情趣。讓人每每讀來,都覺得十分心動。

image

比如楊兄的《閑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一覺醒來有點懵,然,但覺萬物美好,事事可愛,索性放空思緒,“閑看兒童捉柳花”。

又比如趙友直在《立夏》一詩中言:“睡起南窗情絲倦,閑看槐蔭滿亭臺”。滿滿都是午睡醒來的慵懶感。

圍觀完詩人午睡,現在感覺自己和美好世界,只差一個香甜的午覺了。

夏天啦,大家記得睡午覺哦。

image

夏日感

轉眼,春已逝,蛙始鳴,花絢爛,樹蔥蘢。在這樣明朗的時光里,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立夏,也即將迎來一段絢爛美妙的夏日時光。

夏日,我總以為,它很難用具體的語言加以描述。那是一種就個人而言,很主觀抽象的感覺。也許是皮膚上灼熱的溫度,也許是嗅覺上草木的馨香。就我而言,夏日,是那種閉上眼睛依然能看見的,泛濫著的,大片大片交織著的絢爛色彩,以紅黃為主色調,明艷而張揚。

image

如果說,春日讓我們相信萬物充滿希望,美好終將降臨。那么在夏日里,所有的美好和感動,都會被陽光無限地放大,進而染上五彩斑斕的絢爛色彩,永遠的凝固在夏日的時光里。

仿佛只要夏日沒有結束,所有的美好就都不會逝去。即使夏日結束了,那些美好也會帶著明艷的色澤,永遠留在那些閃閃發光的日子里。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褪色,不會因人事的變遷而猙獰。永遠美好,永遠泛著絢爛的色彩,也永遠,不會有重來一次的可能。

image

就像影片《Call Me By Your Name》里,夏日陽光下的兩個少年永遠相愛,永遠年輕美好。但少年終將長大,歲月總會走遠。可那個夏天,卻像浸泡在福爾馬林里,每一幀都不會褪色,每一幀都永遠鮮活。

也許是因為這部作品中,熾烈的情感和濃烈的夏日感,所以譯者為影片原著的中譯本,起了一個十分動聽,且形象的名字,叫做——《夏日終曲》。

image

又像郭敬明在《夏至未至》中虛構的淺川,那城市中熾烈的夏日陽光,大片大片的遮天蔽日的香樟樹,在地面投擲下大片的陰影。那個叫立夏的女孩兒,有著夏日般的純凈和明媚。那群年輕人,在那些一眼望不到頭的夏日里,互相陪伴著成長。那些鮮明的情感,那些激烈的沖突。最終,都隨著夏日的逝去,而悄無聲息地消散了。真的消散了嗎?不,也許它們只是永遠困在了那個,已經逝去的夏天里。

夏天是熾烈的,夏日里產生的情感是濃烈的,發生在夏日里的故事是熱烈的。但當仿佛永遠不會結束的夏天,最終逝去的時候,所有的躁動都會平靜下來,最終,走向一個云淡風輕的必然結局。

image

所以,當夏日結束的時候,當那些美好分崩離析,無疾而終的時候,那些想象中的撕心裂肺,似乎并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平靜和坦然。僅僅是心臟微微的顫抖而已,僅僅是一些令人眼眶濕潤的淺淡哀傷罷了。

哀傷什么呢?好像說不清楚。也許僅僅是為夏日的逝去而感到難過吧。

我總是覺得,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夏天吧。

image

或許正是這些留在時光深處的夏天,一點一點,逐漸地將我們打磨成了大人的模樣。

“人總在夏天長大。”

文字來源:不勝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