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婆婆在飯桌上討論一個問題,發現每次一討論這個話題自己就容易沖動,這是為什么呢?婆婆說,如果我第一個孩子是男孩,我們生不生第二個孩子,她也覺得無所謂了,但我們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啊,所以還是再生一個的好,并開始喋喋不休地說起她自己只生一個孩子的遺憾,當年老公和她爸爸都非常反對她再生多一個孩子,是她自己堅決還要生第二個,可是那個時候很不幸,因為身體的原因,已經生不出來了。一聽到這觀點,我就跳起來了:“我就算生第二個孩子,我也不會在意他是男是女,如果我生第二個孩子還是女孩呢?”我知道婆婆并沒有多么重男輕女,也不是嫌棄我生女孩。只是整個潮汕地區乃至全中國這種男尊女卑的環境,讓她覺得有一個兒子會更有安全感,也或許是因為她只有三姐妹,所以特別期望有兄弟吧,不得不為她慶幸,她生的是兒子,要不然,她得多失望啊。
在她眼里,男人可以有自己的事業,可以名正方順地為自己的事業奮斗,而女人在當今這個社會是要打雙份工的,不但要承擔起生孩子的風險,也依然要做一個經濟獨立的女性,為家庭貢獻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力量,畢竟現今的社會壓力是巨大的。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尤其是農村父母會一廂情愿的認為,將來是要靠兒子養老的,老人總是可以名正言順地和兒子住在一起,而女兒嫁出去就像潑出去的水,哪里能靠得住啊。
我知道,她也是為了我們好,雖然在生男生女這件事情上誰都無能為力,但也不能阻止她有這樣的期待啊!
當然,在面對這件事情上,我感覺我也是有進步的,比如如果在以前我聽到她這么說,估計就不會只是上面的回答,而直接把生女兒有多好,我偏要生女兒這樣的話扔過去,其實我知道自己這樣的回答只是在賭氣,為了反駁而反駁,屬于弱勢批判性思維,這是談話沖動的表現,不利于進一步溝通。
所以,如果有下一次,我們再次聊到這個話題,我應該怎么回答才比較好呢?
“媽媽,我特別能理解您,在我們中國這個男尊女卑的國家,尤其是您們那一代可能對男強女弱特別深刻,女人在家在外面都沒啥地位,養兒防老,這些我都能理解,如果下輩子有機會選擇性別,你會不會選擇當男人?”
運用非暴力溝通技巧,先觀察她的反應,并說出她的感受,同時也說出我的感受。
“但這輩子我們都是女性,所以,我們更懂做為女人的好處和壞處,其實男人也有男人辛苦的地方。我覺得還是要努力把這一生過好才是正事,尤其是生孩子,盡量不要在性別這種不可把握的事情上浪費精力,有一句話不是說你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嗎?所以真的,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不浪費這樣的精力了,反正我肯定會生兩個孩子,就算是兩姐妹,我也希望她們都過得好,我也會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們過得好,至于你擔心我將來沒人給我養老,真的,您別擔心,時代變了啊,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實,對一個長期生活在男尊女卑發展中國家的50多歲的老人家眼里,我所有的理由都會顯得蒼白無力,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她有她的看法,我有我的人生啊!
----------------
參考書籍:《非暴力溝通》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