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習再學習2017年3月匯總
學習學習再學習47/365#
2017/3/31
人都需要一點控制感。你生硬地替別人決定,對方就會有逆反心理。如果你稍微給他一點控制感 —— 哪怕僅僅是個控制錯覺 —— 他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決定 —— 啊不對,應該叫“建議”。
~萬維剛
學習學習再學習46/365#
20170330
得到一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那樣東西。
~李笑來
讓自己配得上健康美好,所以堅持瑜伽和每天的運動量。
讓自己配得財富自由,所以堅持思考,提高認知,堅持用英語,與世界接軌。
學習學習再學習45/365#
20170326
啟蒙的陽光照射之下,邏輯和概率就是那一束束光線。然而,我們要探索的領地,卻籠罩在不確定性的迷霧中。
~《直覺》
學習學習再學習44/365#
20170325
懦夫永不啟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我們前行,永遠都不要停。
~《鞋狗》
學習學習再學習43/365#
20170321
根據Damasio科學家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軀體標記假說(the 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我們的理智腦做出的每一個決策,包括記憶、注意、權衡,都和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也就是說,理智腦需要情緒腦才能夠理智起來。要讓孩子掌控情緒,最需要做的,也是要刺激孩子情緒腦和理智腦之間的聯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并且發展他們的理性。
~《Dr 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學習學習再學習42/365#
20170319
人總是習慣去做簡單的事,而回避困難的。相比于“找借口”這么簡單的事,“找方法”就顯得無比困難了。
但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在這一次選擇中產生的。
~李笑來
學習學習再學習41/365#
20170318
你想想看,那些“表現型人格”(Be-Good Type)的人,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當前在別人面前的表現,那么,“成功”這個狀態,是他們的“選擇”,是他們的“剛需”,他們時時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得足夠好,成功這個狀態當然是最令人向往的了。
與之相對,少數“進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的人,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變化、自己的進步,所以他們并不在乎,或者說“沒那么在乎”自己當前的表現;他們知道任何學習、改變、進步,都是有個過程的,在早期的時候步履蹣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續刻意練習,就一定會有進步與變化,最終都會好起來的。
~李笑來
學習學習再學習40/365#
20170316
如果你想獲得你要的東西,那就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窮查理寶典》
學習學習再學習39/365#
20170315
選擇決定命運,決定選擇的是價值觀;于是,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價值觀養成過程中,最應該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個:以偏概全。
~李笑來
學習學習再學習38/365#
20170314
普通心理學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現象一般規律的學科,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以及需要、動機和各種心理特征的形成、發展與變化,它是心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
~《心理咨詢師三級》
原來心理學是研究正常人的。[尷尬]
學習學習再學習37/365#
20170313
很多時候,做正確的事情的確非常痛苦。但是,只要忍受住這種痛苦,接下去的事情反而會變得順利許多。
~和菜頭
學習學習再學習36/365#
20170312
人類本質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想要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就給他想要的東西。
~《人性的弱點》
學習學習再學習35/365#
20170311
真正的會花錢,是指能把錢越花越多。
如何能把錢越花越多?
就要區分三個錢包,掌握一個原則,避開兩個陷阱。
三個錢包的花錢方法是:要多用投資錢包,適度用消費錢包,避免用投機錢包。
讓錢越花越多的原則:只買以后會更值錢的東西。
兩個陷阱:一個是概率錯覺,一個是錯誤判斷的習慣。
~《學會花錢》
學習學習再學習34/365#
20170310
那些我們平時極力避免的壞情緒,壞習慣,其實曾經都給我們帶來過好處,他們的初衷都是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比如悲傷,它幫助我們勇敢的接受當下的境況,比如內疚,它提醒我們一段關系的平衡需要調整,比如直覺,他總是能告訴我們一些理智看不到的事情。如果我們想要改變他們,就要在全然的接受,不和他們作對的情況下改變,能和自己得壞心情、壞習慣友好相處。
~武志紅
學習學習再學習33/365#
20170309
閱讀時的快感會讓人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內容,生活就會自動變得不一樣。
但那只是幻覺,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當初到底讀到了什么,其實這些文字對你的意義并不大。
最終你只會在走過彎路之后才會想起,原來自己曾經讀到過類似的提醒。
~李笑來
學習學習再學習32/365#
20170308
脾氣壞就是人壞。
不要和脾氣不好、暴躁易怒的人相親、談對象,事實上,他們中的有些人性格偏執、相當危險。
~熊太行
學習學習再學習31/365#
20170307
中國社會在過去幾十年間的觀念變化,比美國過去100年的變化還要劇烈,我們生活在一個風俗不斷變動的時代。這就導致了中國人隔代之間幾乎無法交流,很多問題你不可能和爺爺奶奶談,你和父母之間的觀念差異也非常巨大。“窗口期”理論顯然能解釋這個現象 —— 大多數人的思想停留在了他們年輕時代。
中國也有這樣的人。有些人不管多老都能接受新鮮事物。他們能聽得進去新歌,喜歡年輕人喜歡的電影,接受女英雄當電影主角。如果時代變了,他們可以否定自己年輕時候的偏見。我看像這樣的人才算代表了先進的文化。
~萬維剛
學習學習再學習30/365#
20170306
心理學研究人的思考和決策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可能會成為自己的敵人,一個干擾思考的障礙,就是自己給自己加的限制。
~熊太行
學習學習再學習29/365#
20170305
點是零維,線是一維,面是二維,體是三維,加上時間就是四維。一頭蒙上雙眼推磨的驢子其實是從三維世界降到了一維世界,它以為自己一直在往前走,其實一直是在原地打轉。在單一維度上的所謂“精進不已”,常常不過是像驢子一樣原地打地打轉。
~吳伯凡
學習學習再學習28/365#
20170304
“你知道我們非常輕易地使用‘愛’這個詞。如果你的愛有個動機,那就不再是愛;那是交易。如果你的愛有個動機,那就意味著敗壞。”
~克里希那穆提
學習學習再學習27/365#
20170303
人的認知和判斷,至今主要還是靠直覺和短距離的人際關系來驅動,但人的身體和際遇,卻早就已經暴露在大規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協作之中了。
~薛兆豐
學習學習再學習26/365#
20170302
邁出這一步之后,一切都將不同,且再也不可能回頭了,回頭不是岸。
~李笑來
學習學習再學習25/365#
20170301
和改變自我相比,更為重要的是保全自我。
~和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