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雖然這是大家熟知的工具書,也是第三次讀了,這次讀和前兩次有不一樣的感受,原因在于,前兩次只是了解了什么是7個習慣,概念,基本看完,在生活工作中還是該干嘛干嘛。過一陣,大部分內容都忘記了。
這次看的時候一是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已經遇到了此類問題,包括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關注圈,影響圈,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無數聲音,無數人都可以影響你,但你是否清晰自己概做什么。前一陣我也組織了兩次喜歡自我成長的小伙伴一起學習分享,討論的話題是什么是你的why,當我們足夠清晰的時候,外圍是不會來影響我們,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比問題要多得多,可是為什么還是有人說,這個我不會,那個我不想弄,我的領導如何,讓我再想一想。這些答案我在書中找到了,原因很簡單:1.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背后的原因不清晰,你說賺錢,那賺錢是為了什么呢?如果現在你什么都擁有了,你會去做什么,我真問過我自己這個問題,然后很震驚,我自己也在選擇中徘徊。2.什么是重要不緊急,可以對你長遠的生活帶來幫助,改善的人事物,很多時候我們也并不十分清晰,拿我自己說,有時候過分看重一些階段性的互動,忽略了有些事需要每天按部就班,看似很無聊,無趣,甚至有點刻板,但真正產生力量和突變的往往就是這些。
這本書的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是建立自己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并不是什么都你做,而是在心智和管理上你已經很清晰自己是誰,在干什么,做這些事為了什么。于是我也寫下了7-8月自己真心想要去的短期終點,排了哪些事需要自己去干預,哪些需要間接參與,那些不能控制的就提醒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包括每天看書的進程,很神奇的是,現在每天覺得都有list,就會更專注去想怎么做到,而不是等待或者想太多。
先試著踐行30天,看會有什么發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