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入手了一本筆記術的新書。
我在很多場合和大家都分享過,我是因為整理術和筆記術才結緣的拆書幫。所以對筆記術有著很特殊的感情。
我很清晰地記得,在3年多前,我剛接觸筆記術的時候的“震驚”——記筆記竟然是一門學問,準確的說,筆記竟然是一門技能!由此打開了我通向閱讀世界的大門。
我們從小筆記記到大,讀了多少年書,就記了多少年的筆記——竟然不知道原來記筆記還有方法。
工作后,我們也會記錄會議紀要,或者愛學習的伙伴們聽微課、聽培訓時也會記筆記,沿用的也不過是在上學時自己的那套老方法——竟然不知道原來工作筆記和學習筆記是不同的。
今天讀了這本新書后,又刷新我對筆記術的新認知。
02
通常,人們記筆記是為了方便日后查閱,怕忘記。甚至很多人的潛意識便是:“盡管日后我不會再翻看筆記, 但我還是記下來吧。萬一日后翻看呢?再說,如果我不記,好像我沒有學到,好像這次培訓課虧了……算了,還是記吧。”
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做筆記”這個行為不管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習慣,所以從來沒有人問過自己“為什么要做筆記”。
那么,這種“理所當然而做的筆記”,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
有些只用來記錄課堂和會議的內容。雖然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了重點,卻不記得都寫了什么。雖然很認真地做了筆記,但卻不知道有什么用……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么辛辛苦苦做的筆記是不是有點可惜了呢?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筆記術本來能夠發揮非常強大的作用。
——摘自《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親,你躺槍了么?上面這段話說的是你嗎?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人。眾所周知,日本是筆記大國,幾乎所有人都在用筆記,有時也叫做“手賬”。連擅長筆記術的國民們都沒有發揮筆記術本來的強大的作用。對于我們這些素人,更要引起警惕了。
上述片段中提到了一個詞“理所當然”,對我很有觸動。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理所當然”地在做事。比如:
- 一日三餐,理所當然。
- 畢業后工作幾年該結婚了,理所當然。
- 空余時間學個英語吧,理所當然
- ……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這樣做呢?
以一日三餐為例,
- 有人答:為了生存,
- 有人答:為了美食,
- 有人答:為了補充精力和能量。
上述不同的回答,可見不同的人生態度。
- 回答“因為生存”的人,可能還沒有找到人生意義,任時間流淌到終點。
- 回答“因為美食”的人,應該是個美食家吧,或者對食物充滿熱愛的人。
- 回答“補充精力和能量”的人,或許是個追求效率和效能的人,比如我。因為,三餐為我們補充精力和能量,就像機器人的電源充電。所以,從補充能量的角度,我會葷素搭配,尤其在外地講課時,會多吃肉,以保持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哪怕我原本是個對食物很挑剔的人。
問問你自己,目前這些你正在做的、你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些事,到底是為了什么?又為什么要去做呢?
03 麥肯錫流筆記術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為大家介紹麥肯錫流筆記術,這并不是大家常見的用來“提高學習效率”和“整理工作信息”的筆記術。而是“解決問題”的筆記術。
在麥肯錫,咨詢顧問們都為了什么做筆記,如何使用筆記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將筆記作為“思考的工具”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定義真正的問題,整理問題的結構,找出事實并根據事實得出解釋,在筆記上寫出能夠解決問題的行動,這就是麥肯錫筆記的作用。
說起來,我們為了什么而工作?用一句話概括,任何工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極端地說,就是為了解決顧客、自己,或者世間“如果這樣就好了”“想要改變這些地方”之類的問題。所以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筆記則是這些工作的起點。
——摘自《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看過日本動漫的小伙伴一定很熟悉“奧義”這個詞,它的意思是“精髓”。常出現在熱血動漫中,主角使用的“必殺技”“絕招”,或者主角經過一系列的升級打怪后,最后所“悟”出的道理。
本文之所以使用“奧義”一詞,一來,因為作者是日本人,二來,上面這段話道出了麥肯錫流筆記術的核心與精髓。
我們再問一個與前面類似的問題:你為什么而工作呢?
- 有人答:為了工資。
- 有人答:為了老板。
- 有人答:為了自己。
同樣地,上述不同的回答,反映出了不同的工作態度。
但僅到這一步,還沒有接觸問題的本質。我們更進一步,用作者的話說:任何工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
- 當你解決了客戶或老板的問題,你才能漲工資。
- 當你解決了客戶或老板的問題,你才能幫到老板。
- 當你解決了客戶或老板的問題,你才能在技能等各方面得到成長。
那么,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呢?用筆記術吧,用筆記來幫助思考,那就來讀《麥肯錫筆記思考法》吧,哈哈哈哈!
祝君漲工資,祝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