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書摘: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

你最大的、尚未實現愿望是什么?極簡告訴你如何實現你的夢想!

《極簡》導圖

讀完這本書總體的感覺就是:要越簡單越幸福,越簡單越快樂。極簡主義生活在現有的生活基礎上經過合理的理財、時間管理、消費理念、人生的價值趨向,讓你重新認識自己。比如可以通過給與幫助他人美好的生活而獲得滿足感。

這里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極簡主義(摘選):

1.從最簡單的物品開始

2.物品進行分類

3.限制自己的擁有物品的數量比如100件

4.使用時間段為限來考察比如29天

5.培養孩子養成極簡生活方式

6.做幫助別人的事情比如慈善事業

7. 擁有一顆慷慨的心

8.常懷感恩之心

9.先給與

極簡生活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摘選)

1.從自己開始樹立榜樣

2.權宜之計

經典摘錄:

一、你擁有的越多,被占有的就越多。我們所擁有所有的物品都在消耗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二、“擁有”并不等于幸福。擁有過度的物質,并不能讓我們幸福。更糟糕的是,它們將使我們遠離真正讓我們幸福的事務。一旦放棄了哪些不重要的事務,我們就能更自由地追求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

三、極簡主義生活,意味著讓我們將擺脫物質的束縛,獲得身心的自由,以最大的熱情去追求自己最偉大的夢想。

四、把你所擁有的物品賣掉或贈送給窮人,因為這些東西對你而言是不必要的負擔,它們阻止你去體驗那永恒、富足的生命。擁有更少的東西吧!你的這些物品正阻礙你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五、成為極簡主義者并不意味著要將所有的物品都送走,它意味著只擁有我們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清理是一個過程,肯定要花時間。

六、極簡主義的目標是卸下我們的生活負擔,從而讓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就。

七、你來到這個世界,并不是為了去過別人的生活;你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活出你自己。

八、在購買和擁有物品的時候,我們中有多少人就像五歲的孩子一樣啊---我們知識被某種商品的魅力俘虜,而不考慮一旦擁有它,我們是否會在長時間里需要或者喜歡它們。

九、你可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買物品,如安全感,接受干,或者滿足感。你正從不需要的物品中尋找應從其他途徑獲得的東西。

十、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那些在追求更多物質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犧牲掉的東西:各種關系!

十一、試著將你所有擁有的東西極簡化,你將被徹底釋放,并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十二、對安全感的渴望和對被接納的追求,是人類兩種基本的需求。

十三、當你開始幫助他人,分享金錢、財務和時間時,你會發現,自己學會了感到滿足。

十四、我們不需要通過購買許多物品尋找安全感,而應在與其他人充滿關愛的關系中去尋找它。

十五、控制我們內心動機的斗爭從未結束。

十六、極簡主義,簡而言之,它是可以地擴展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并舍棄任何阻礙我們得到它們的東西。盡管我們現在談論的是清理物品,但最終目的,卻是為了使我們更好地實現生命中最高遠的目標。

十七、快樂理應被分享。但只有我們把其他人也容納在其中,快樂才能達到極致。

十八、利奧·班巴塔:雜物其實是拖延癥的視覺體現,與之相伴的還有焦慮。

十九、其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環顧四周,找到這么一種投資,它可以將我們的心靈與哪些能帶給我們真正幸福、永恒的目標、持久成就感的東西連接起來。我指的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信仰的事業。我們應該在這些領域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二十、當我們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額外的金錢,還有我們可以提供的時間奉獻出去的時,我們就可以為別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且,我們所付出的,也會以一種美好的方式讓自己受益。

二十一、生命,就是關于各自選擇的過程。但是,有些選擇要比其他選擇更有價值;有些事情更為重要,有些事情沒那么重要。對于能夠清楚地辨別兩者差異的人來說,它們將擁有更偉大的生命。而有些目標,也值得我們犧牲一切去追求。

二十二、人生最大的目標在于如何選擇,或者如何定義。

二十三、你的生命是極為保護的不要白白浪費在追求物質財富上;它也是極有價值的,你不能利用重新獲得的自由,把生命浪費在追求自私的利益的過程中。你不僅要去追求對自己有益的目標,也要去追求有利于他人的目標。

我曾經遇到過在購物時候的發生的事情,第一件是在商超購物的時候遇到了紙巾活動,廠家通過銷售購物本品產品滿48元贈送一個塑料米桶一只。我停下了腳步看了一眼,營業員就熱情地給介紹了,今天搞活動,凡是購我們的產品滿48元就贈送,我問這贈品是什么?她說這個塑料米桶,我看了一眼,這塑料米桶實際價格也就是10多元,可想而知一只普通的米桶,她又提醒我來一套嗎?我想了想,這米桶是附屬品沒辦法確保質量因此拿回去也不可能用,如果贈送紙巾還是可以考慮購買的。我就告訴她,如果我今天花48元購買的這些紙巾夠用三個月了,提前預支了我的錢,而且這個米桶拿回家不用,放家里還占空間,如果送人也送不了(畢竟品質一般)沒有人要的。于是我就果斷放棄購買這活動產品。實際提前預支48元我能額外獲得是一只米桶,可米桶會成為我的負擔因此就沒有要。

另外一次也是商超活動。購物滿148元可以加5元送價值10元的肥皂。當時因為我的購物小票是滿足這個條件了。出門的時候看到幾乎所有的人都在那里領取這份加錢換購肥皂的活動。于是也湊熱鬧去換購了。當我回家時候發現自己的柜子里還有幾塊沒有使用的肥皂,這時候我在思考,拿5元我買了10元的肥皂,其實商場為了宣傳活動充其量就是批發沒賺錢給了顧客這肥皂。但是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錢雖然不多,花5元買一年以后才會使用的物品實屬不劃算,而且一年以后保質期會不會不好了,都很難說,所以通過這次事我以后這樣活動就不會去領取,免費也不領取,因為領取后我們擁有的是占有我們更多的保管精力。

突然發現這些小生活經驗卻也開始了我的極簡生活,包括現在飲食結構的改變,以素食為主,生活方式的改變,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要不送人,要不扔掉,不要捐贈出去。留著不用不如給真正需要的。最近親人打電話問我錄音設備,我就把自己閑置的嶄新的錄音設備給了他。所有的東西真正的價值在于使用,不管誰使用我們給與它們被使用的責任后,我們會發現這才能發揮它們的價值。

最大的收獲通過自己對社會的認知,也積極堅持參與公益事業。社會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而機構太少,所以每個人力所能及的去幫助身邊的人。

未來的社會肯定是人人公益的社會,公益愛心本身調動每個人的慈悲心,感恩心等,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給與他人幫助也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一部分,快樂他人,也快樂自己。

作者:[美]喬舒亞·貝克爾JoshuaBecker)著

張琨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