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情始終和童年相仿:輕率、冒失、放蕩,逞著性子哭哭笑笑。
——巴爾扎克
我成長的那個年代,互聯網并不發達,關于愛情,最開始是從電視劇里習得的。從那以后,我便無數次幻想愛情的到來。如今已過而立之年,我早已結婚生子,與人談及愛情,自己都會覺得矯情。
今天的暮然回首和對愛情的思考,源于心理群里的每日一問。當我看到巴爾扎克的這句話時,瞬間陷入了對已逝青春的無限回憶和對愛情的深刻思考。
愛情,幾乎無一例外,始于沖動,止于理性。
到目前為止,我能清晰定義的有兩段愛情經歷。青春飛揚又云淡風輕的是第一段,那年我14歲,初二。我想幾乎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在固執地追尋此時心中那個愛情的模糊輪廓。
我們是前后桌,我坐在英的前面。最開始的交流也就互借橡皮紙筆之類的,慢慢熟絡了就互開玩笑。他拉過我的馬尾辮,往我抽屜里放過春蠶,但更多時候他不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子,最多就和我打打嘴仗,然而每次都是我贏。幾乎和所有落入俗套的青春電影一樣,我從他朋友那得知他一直喜歡我,我心中欣然,故裝不知,繼續和他打打鬧鬧。
初三那年,QQ突然在同學間興起,當然那時候電腦并不普及,我們還需要上網吧才能感受這種即時聊天工具的神奇。在網絡這個虛擬環境里,因為不用面對面,膽子突然大了很多。有一天,英突然在Q上表達他一直以來的暗戀,然后約我能否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我沉思半晌,心跳不止,鬼使神差回復四個字:“不見不散!”
從此,班上的同學都知道我和英是一對了。因為初中三年,我年年成績班級第一,算得上班里的焦點人物,所以這個新聞經常被同學們傳來傳去。我和英就在這樣的調侃氛圍里,沉浸在現在想來依然有些莫名其妙的興奮和幸福中。
畢業臨近,我和英互贈禮物,深情款款地為彼此填寫同學錄。初中畢業后,我還一度想寫本小說來紀念這讓我無比懷念的懵懂愛情,題目都想好了,叫《十字路口》,最終沒有動筆。
英初中畢業后就去了高職。我們剛開始還有聯系,后來越來越少,可能英認為我一直想分手,我將錯就錯,沒做挽留。回想起我的高中生活,滿是灰暗,那時我生了一場大病,成績一落千丈,幾乎一度覺得考學無望。從小就在父母的期望中長大,鄰里鄉親篤定我將來是上大學的好苗子,無形的壓力讓我奮起直追,兒女情長早已拋之腦后,最終在那場獨木橋的戰斗中,我如愿上了重點大學。
上大學之后,我一度想聯系英,最后又放棄了,也許我們彼此的人生只是相交的兩條線,只有在相交的那一刻才是重疊的,此后我們只能獨自行走在屬于各自的世界里。
曾經無數次,我也幻想過與英重逢的樣子,是淡然一笑,還是無語凝噎,或者只是簡單地問候“你好嗎”。只是直到如今,我都再沒見過英了。我想,也許我和他都從未曾勇敢過。
一天,朋友告訴我,她有一天見到了英的妹妹,她說哥哥時常會想起我,我曾經贈予的禮物被鎖在一個抽屜里,被珍藏著。即使他已為人父,卻依然為我保留了那個小角落。
我心里為之一震,可那又如何?《羋月傳》里的羋月和黃歇年輕時愛得那么熾烈,羋月的心里或許從未放下,但是暮年的她寧愿找一個長相酷似黃歇的陪讀,也不會選擇與黃歇再續前緣。
時過境遷,留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記憶會時常波動我們情感的漣漪,而它們,終究也只能飄散在記憶的深處。
已經很少看青春偶像劇的我,在去年的冬天,居然一口氣看完《匆匆那年》,其中一段話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所有人在發誓的時候都是真的覺得自己一定不會違背承諾,而在反悔的時候也都是真的覺得自己不能做到,所以誓言這種東西無法衡量堅貞,也不能判斷對錯,它只能證明,在說出來的那一刻,彼此曾經真誠過。
翻看我初中時的日記,“英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嫁給他!”,我啞然失笑,讓我們彼此的真誠永遠沉淀在心靈的長河中吧,奠基那早已逝去的青春。
愛情,終究只能與童年相仿,瓜熟蒂落才是愛情的最終歸宿
大學四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遇到了一段能攜手走進婚姻的愛情。
陽是我大學同學,當然大學的同學沒有那么多天天一起上課的機會,座位也是隨便坐的,我和他原本并不熟悉。因為偶然的機會,我進了學生會,成為主席團的一員,而他剛好是學生會主席。
我和陽一起策劃活動,討論學生工作的開展,共同的價值觀和理想讓我們開始互生好感。那時候,手機開始普及起來了。每天晚上,我們都會發短信到深夜,似乎有著聊不完的事情。一天,陽看到一個追求我的男生總是尾隨在我下自習的路上,他應該是瞬間有了危機感,在當天晚上就向我表白了,我當時有點猶豫,并沒有同意。
陽很坦然地接受了,并甩下一句:“那你答應我,先不找男朋友。”然后,就揚長而去。我看著他的背影,覺得這一切霸道得很有趣。好吧,那我看看你想干什么。
陽還是和往常一樣,與我談天論地。休閑寂靜的午后,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陽和我說著他身邊的人和事,咨詢我的看法,表達他的見解,問我未來的意義,大學的意義等等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我早已淪陷,完全不自知而已。
偶然的一天,我遠遠看到他和另一個漂亮的女生在激烈討論著什么,突然心下一沉,一種不安油然而升。我仔細揣度了對陽的心意,終于在某一天中午給他發去短信:“陽,你以前說的還算數嗎?如果算數,我接受你,但是你答應絕不能傷害我。”不到半分鐘,陽的短信過來了:“當然算數!我疼你還來不及,怎么會傷害你!”
就這樣,我和陽在一起了。他是一個溫暖的大男孩,素凈的臉龐,瘦瘦高高,靜靜地包容著我種種小性子。還記得陽每天來回騎行2小時自行車送我去做家教,記得他無論多晚都等我一起去學校外的小餐館吃飯,記得他在我生氣得摔東西時默默撿起一地碎片的情形,更記得坐在車座后的我,看著湖邊的樹木在眼簾里不斷向后飛馳,那種奔向未來的感覺....我們大笑著,高談闊論著,就像童年的孩子,沉浸在無邊的歡樂里,只覺得此刻的我們是最幸福的人。
又到畢業季,成績一貫優異的我,名字赫然印在了保研名冊里。陽問我:“決定讀研嗎?”我看著他的眼睛說:“是的。”陽沉默了一陣,突然轉身,我追過去抱了抱他,發現他已淚眼迷離。我突然好心疼,他說:“去吧,我等你。”然后突然抬起頭,笑道:“小丫頭,不能變心哦!”我看著他充滿笑意的眼睛,內心一陣顫抖,突然緊緊抱著他說:“騙你的!我不讀了,你以為我很喜歡讀書啊。我要和你一起去工作,去共筑我們的愛巢!”
最后,我放棄保研名額,以全年級第四名的成績放棄。遠在美國的姑父飛回來了,他很生氣,他是學校的高級教授,曾經是學校校長。姑父一直對我寄予厚望,從我進入學校第一天起就讓我樹立目標,絕不能止于本科,他的期望是我能碩博連讀,在美國見證我的發展。其實這條路,在很多外人看來是一條坦途,因為我的兩個表哥深扎美國,其中一個更是美國一所知名大學的教授。可是,就這樣,我決定放棄!為了,愛情!
記得那個下午,我聲淚俱下地和姑父談論我那在他看來幼稚的理想,他說:“你根本不懂!你沒見過幾個優秀的男生,因為你沒到那個層次。等你出去了,你會發現,世界大的很,何必非要吊在他身上呢?”我默默聽著,不知為何,我只想抓住我的愛情,我想為它勇敢一次,任性一次,也許以后我再也找不到這么炙熱的情感了。
陽沒有阻攔我的任何決定,他總是說他能做的只是尊重,如果某一天我要離他而去,他能做的也只能目送我的背影離開,但是他說,他一定記得我為他放棄的這一切。我笑了,我說我也不需要你記住什么,做什么決定是我自己的,因為只有我知道什么最重要。陽聽罷,一把攬我入懷,喃喃自語:“遇到你真好!”
在外地打拼的日子痛并快樂著,完全沒有背景的我們只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彼此的支撐,一步步向未來邁進。如今已是第八個年頭,我們依然異地,從一無所有到裸婚,到誕下愛情的結晶,再到置辦房車。時間有如白駿過隙,雖然愛情的激情不在,但我和陽一直相依相持,閑暇時互吐衷腸,互相監督,偶爾來點小驚喜,愛情的味道一直未曾散去。
我想,如果不是遇到他,我從來都沒法想象我是一個如此勇敢的人。我喜歡哼唱梁靜茹的《勇氣》,靜靜地感受里面的歌詞:“愛,真的需要勇氣來相信會在一起…”每每哼到這里,總會有一種大義凜然的感覺。
和童年的孩子不同,在愛情里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開懷大笑或是盡情大哭,但是孩子享受過程,不在意結果,然而成人必須承擔起責任,追求未來。一段成熟的愛情就如同絢爛的花朵,它最好的歸宿終歸是“瓜熟蒂落”。
此時,容我戲謔一句:任何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愛情是賭博,走入婚姻的愛情更是一場豪賭
我常常在想,也許我根本就不了解自己,我自認為理智,其實我很感性,我自認為膽小,其實我勇敢得可怕。
青春年少的那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如果英哪怕勇敢那么一點點,或許結局都會完全不同。就像《勇氣》里唱的:“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我的愛就有意義。”也許不曾看到對方的努力,我因此也不想努力。
《匆匆那年》里說“年輕時我們總是在開始時毫無所謂,在結束時痛徹心肺。而長大后成熟的我們避免了幼稚的傷害,卻也錯過了開始的勇氣。”
也許我就是害怕這樣的結局,在我面對和陽的結束時,我毅然選擇堅持,就如同在那個風高云淡的秋日,我把自己給了陽,也許從那一刻,我就已經在他身上賭上了我的未來。
有人說愛情是投資,而我一直認為愛情更像一場賭。我們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小心翼翼地灌溉著這朵愛情之花,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的會黯然凋零,更有甚者會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我們有的只是嘗試的勇氣,但是更應該明白每一場賭都有代價,作為成人的我們再不能像孩童般任性。
PS:愛情的悸動已經離我很遠了,感謝lekli主編的每日一問,這是來自前天的問題,它瞬間撩撥了我的青春記憶,讓我忍不住想為此寫下這一值得紀念的篇章。本來懶癌犯了,不想寫了,但最終還是決定寫出來,因為我很怕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沖淡了所有的感性,只剩下無聊的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