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收壓歲錢,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1

現在講究各種“商”,智商、情商,“財商”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指一個人認識、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質。

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各種商都很高。

當年一本《窮爸爸,富爸爸》火遍全球,這本書刷新了國人許多觀念,重新定義了什么叫“資產”,什么是“債務”,它還傳遞了一個概念叫做“財務自由”。

財商較低的我希望孩子能擁有高財商,將來能成為“富媽媽”,終結世代窮人的命運。

大寶小曦上幼兒園小班后,我給她買了個漂亮的存錢罐,告訴她家里所有的一毛和五毛的小硬幣都是她的,可以放到儲錢罐里。

在上海,流通的零鈔基本都是硬幣,我的包里隨時能翻出十幾二十個硬幣,雖然其中大部分是一塊的,但一毛和五毛的也總有好幾個。

小曦也許并不怎么明白錢的概念,可是她喜歡把硬幣裝進儲錢罐里。

我給她在銀行開了一個戶,每當儲錢罐裝滿了,就帶著她去銀行存錢,工作人員把儲錢罐里的硬幣倒在桌上,有一小堆。

工作日里孩子要上學,我們只能周末去存錢。周末銀行的工作人員少,比較忙,硬幣要數好一會兒。

我總是告訴她們不必著急,在她們點算金額的時候,我和小曦坐在椅子上美美地吃冰淇淋、講故事。

小曦對存錢的熱情,可能大部分來源于在銀行吃冰淇淋的愉快經歷。

我正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把存錢與美好的東西聯系起來。

希望孩子獲得深刻的印象:存錢是快樂的!

2

再后來,我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幾個月后開了個網店。

我想光叫孩子知道儲蓄,肯定不能培養出高財商。那時候她大約存了一千塊錢(差十幾塊,她爸給湊了個整數),我告訴讀中班的小曦:

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里,一年后你的錢會多出來一點點,比如說10塊,多出來的叫做利息,是銀行感謝你把錢放在那里,讓它使用的意思。

如果你把錢放在媽媽的店鋪里讓媽媽使用,這就是投資,媽媽也很感謝你,也會給你一筆錢,要比銀行的利息多,比如說有100塊。

你選擇把錢存在銀行里,還是投資在媽媽這里?

小曦當然毫不猶豫地選擇投資給媽媽。

那一年,小曦繼續存小硬幣,偶爾收到爸爸的“打賞”,或者小額的紅包,她都毫不猶豫地塞進儲錢罐里。

到了年底,小曦新存的錢,加上給我投資的本金和回報,一共有大約兩千塊。她的資產在穩步增加中。

我和她爸猛夸她賺錢有方,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賺錢是快樂的!

3

以前我們住在浦東,天氣晴朗的日子,晚飯后我們常沿著綠化較好,車流量很少的云山路散步消食。

離家兩個紅綠燈有一家不大的超市,我常和小曦走到那里去買一瓶水或者一點兒小零食。

幼兒園中大班后,我教小曦認識商品的價格標簽,然后給她5塊錢讓她自己去買東西。小超市只有一個出入口(另一個常年關閉),我在出口外面等她。

她拿著錢進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然后比對價格,看5塊錢夠不夠買,起初她要花很長時間在小超市里挑選,后來慢慢熟練了。

每次成功買好零食,出了收銀臺,她都飛奔到我身邊,成就感滿滿地與我分享她買的美味。

我告訴她買東西剩余的錢都歸她,可以存起來。有幾次她去超市里逛一圈后空著手出來,說舍不得用,想把錢存起來。然后一路想著自己的儲錢罐里的錢又能多起來,別提多高興了。

現在已經上六年級的小曦,每次說起浦東的云山路,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那家小超市。她說那時候喜歡散步,就是喜歡去買東西。

孩子已經體會到:花錢是快樂的!

4

小曦很小的時候,她的壓歲錢基本都是由我“保管”的,大一點后我跟她商量好一人一半,她的那一半存在銀行賬戶里,再大一點后,壓歲錢基本都是歸她的。

去年春節過后,我對10周歲半的小曦講解了活期、定期存款的區別,帶她到銀行去咨詢理財產品,得知小朋友的賬戶只能存款,不能買理財。

我問她要不要把錢存在我的賬戶上,我幫她買理財產品,她很猶豫,沒有想好要不要這么做,因此這件事就耽擱下來了。

那天我帶她去ATM機上,教她怎么存取款,怎么修改密碼,她非常興奮地實操了幾次,并設置了自己銀行卡的密碼。

今年,所有壓歲錢肯定都歸她。

我告訴小曦,壓歲錢是長輩對她關愛的一種表達方式:長輩們不知道你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不知道買什么禮物給你比較合適,所以給你一筆錢,讓你自己決定怎么支配。

我建議她拿出一部分錢來回饋長輩,比如說在父母和家人過生日時贈送禮物表達祝福,在父親節、母親節、圣誕節等節日里,也給長輩送禮物,這叫"禮尚往來",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禮節。如果需要捐款,也從這部分錢里支出。

剩下的錢,我建議她進行理財。我用最簡單的語言,向她介紹了什么是股票、基金、投資型保險,由小曦自己選擇。

希望新的一年里她投資有方,能體驗到:理財是快樂的!

5

想起我小時候的壓歲錢,就真的只是“壓歲”用的,過完年,歲壓完了,錢就歸爸媽了。

那個年代在偏遠的小山村里,有錢也沒處花。家里經濟緊張,過年包出去的紅包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需要把我們收到的紅包去填補,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四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許多爸媽對待孩子壓歲錢的處理方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壓完歲就全部沒收,理由是孩子小,不需要花錢,也不知道怎么花錢。

這么處理確實最簡單,當然也最粗暴!

然而,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幾乎所有簡單粗暴的方法,都只是父母省心,對孩子來說真沒什么好處。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壓歲錢和日常零花錢,是唯二的兩個收入來源。零花錢數額不多,且基本平時都花掉了,能用來“理財”的也只有壓歲錢了。

正如廣告說的一樣:“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就是放棄了教育孩子理財的唯一機會,就是把孩子培養成潛在的窮人。

當然也有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壓歲錢有很好的規劃,比如一部分買保險,一部分投資,一部分平時零花等等,這種做法非常好。

但是,如果這些規劃沒有對孩子進行講解,沒有讓孩子參與和選擇,那么再好的做法,也只是家長的投資策略,和孩子的“財商”沒有關系,充其量只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好榜樣。

6

如何提高孩子的財商呢?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著重點應該不同,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3歲左右,教孩子辨認紙幣和貨幣;

4-5歲,教孩子掌握簡單的購物流程;

6歲左右,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

7歲,能識別價格標簽,判斷自己的購買力;

8-9歲,讓孩子明白在銀行開戶存錢的道理和流程;

10歲左右,讓孩子有節約意識,明白商品打折、優惠等活動;

11-12歲,會制定消費計劃,合理地“花錢”。

12歲以后,可以給孩子講解利息、股票、保險等金融概念,創造條件讓孩子逐步接觸理財工具,慢慢學會理財。

正如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需要不斷開發和培養一樣,孩子的財商,也不會在他年滿18歲后突然增長,它只能是從小在父母的悉心培養和熏陶下,一點一點地提高。

希望孩子長大后能“財務自由”,就從壓歲錢開始培養他的財商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