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段時間,我清楚的看到了我的一部分特質,了解到,我其實并不適合我現在的職業,互聯網的發展太快,每時每刻不會有熱點發生,有數不清的工具應用,無數的項目,如果說其他的行業是月異,那么互聯網這個行業就是日新。
端午節在家頹廢擼劇了兩天,第三天才有心情讀一點書。感覺心里某些跳動的火焰正在漸漸熄滅。
02
從前看不清,總還能安慰自己只要比之前更努力一點,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直到現在才明白有些天賦,沒有就是沒有。什么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沒有那1%的靈光閃現就算汗水流成太平洋也沒有用的,1%的靈感相當于1,99%的汗水相當于后面的一串零,沒有1后面的0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
努力可以增加技藝,但是永遠也不可能成就那1%的靈魂。以前傻乎乎的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無往而不利,現在無奈承認,有些東西,不是努力可以代替的。
現代雞湯文天天談努力,不過是強者對弱者的安慰,把努力抬到云端,然而其實沒有什么卵用。
03
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有些人天生120分,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100分,而我只有60分,拼命也只能做到80分。看不清的時候,拼命努力總想做到100分,夢醒之后,還是要含著眼淚,拼命努力,哪怕不能做到100分,那么是不是我可以通過漫長時間的努力,做到90分?95分?我不貪圖功成名就的美酒鮮花,只是想要小心翼翼的守護心中的最后一片凈土,一個小小心愿。
這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亂七八糟的玄幻小說,有人天賦異稟,隨隨便便就可以站在世界之巔,傲視群雄。有人卻天生就在底層苦苦掙扎,天賦不濟,再努力也只能在金字塔的底層仰望,小心翼翼活著。
這世界20%的人成功,80%的失敗,成功本身就是奢侈品。
這幾天,不想學日語,每天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來閱讀了。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閱讀這座小型避難所了,在這里可以稍稍喘息一下,平復心浮氣躁的內心。
我不記得多久沒有聽人說起過“慢節奏”這個概念了。這個社會天天都在鼓吹成功,媒體的鎂光燈永遠追逐金字塔頂端的,可能連1%的比例都不足的成功者,仿佛只要不成功,你就是盧瑟,你身上“失敗者”的標簽永遠別想撕下來,就好像成功是餐桌上的一道速食快餐,被快速消費。
難道不成功就不能活嗎?什么是成功呢?
04
我接觸過一些人,有的人一天可以讀10本書,有的人一個小時可以背200個日語單詞,有的人可以3個月開口說一口流利的日語。
可實際上我就是做不到像上面這些人這么牛逼,我很清楚的意識到我不是天才,我只能在平凡的生活里,用匠心慢慢打磨一兩件事,哪怕這輩子只做這一兩件事。我喜歡日語,想把它學到極致。我喜歡閱讀,希望自己知識淵博,我喜歡激揚文字,寫我喜歡的故事。
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是天才,不適合快節奏,然而環境使然,幾乎所有人都對成功抱著不和諧的態度,忽略了,其實成功背后需要漫長時間的艱難打磨。畢竟,又有幾只豬有那么好的運氣,能站在風口上呢?
我想做有趣的事,讀有趣的書,寫有趣的故事,遇見有趣的人。
想在煙火氣息的平凡生活中,以我獨特的“慢節奏”書寫屬于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