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畫云博士
今天胖總管邀請自己的好朋友畫云博士分享她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好方法,希望可以帶給大家啟發。
王畫云,中科院化學博士,曾是中科院最年輕的副研究員之一。后又取得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計算機碩士,擔任美國多家高科技跨國公司高級工程師。是美國Thinkand Speak Up (思考與溝通)課程的創建人,美國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大學公共關系傳播學院、廣告研究所、青少年夏令營《思考與溝通》主講。
曾擔任:
中央電視臺CCTV-4《學會溝通》嘉賓
外研社《全國新概念英語技能大賽》總決賽演說嘉賓和評委
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全國預選賽評委
曾擔任全美第三大《演講與辯論》賽評委
大達拉斯地區多個中英文演說比賽的總教練。
因教育孩子出了一些問題,王畫云轉而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并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親子關系講座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再見,Amelie&孫瑩 作品
2013年7月22日,我和11歲的兒子在頤和園吃過牛肉糕后,有些口渴,剛好聽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小女孩清脆的叫賣聲:“冰糕,買冰糕了。”我拉起兒子的手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
看了看那女孩賣的冰糕,除了白花花的冰,什么都沒有,我的感覺就是糖水凍起來的東西。和兒子對視了一下搖搖頭,我們就離開了。
沒走幾步,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家里偶有揭不開鍋的情形,那時父母根本沒有錢買我的學習用品,全靠我自己養兔子賺錢買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感到那個孩子就是小時候的自己!我不能就這樣離開!
和兒子說了我的想法后,我們回去找到小女孩:“寶貝兒,幾歲了?”
“9歲。”
“賣冰糕多久了?”
“1個月!”
“你的冰糕多少錢一塊?”
“2毛5。”
“你現在還有多少塊冰糕?”
“可能還有18塊吧。”好有數的孩子。
我沒想什么,不過好像算了一下算術,拿出5元錢,告訴小女孩:“這個算是阿姨買你冰糕的錢,阿姨這會兒不渴,就不拿你的冰糕了,你把錢收下吧。”
小女孩很迷惑地看了我一眼,接下了錢。
我也沒做更多的解釋,真的沒多想,和兒子又走開了。
別難過&繪圖/lost7
可是不知怎地,小女孩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我可憐她嗎?
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妥,但又不知道不妥在哪里?不過我清楚我不能就這樣走開,也意識到在這樣的時候要教兒子點什么。
教兒子什么?讓他感恩他所擁有的?希望他樂善好施?那個時刻,我覺得都不是。
我嘗試著和兒子一起理清思路:“這個小女孩的父母比很多小孩的父母要困難得多,但是這個小女孩本身比很多同齡人要富有,因為她老早就經歷了別的孩子沒有的艱辛,老早就知道要為自己的飯碗出力!”
我告訴兒子我想給小女孩一點錢,不過我要好好保護她的尊嚴!就像普列姆昌德說的:“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
我和兒子一起分析給小女孩錢時,不同的說法會有不同的效果。
事件:看到小女孩賣冰糕事件:看到小女孩賣冰糕
我的第一種想法及結果我的第二種想法及結果
解釋:別的孩子撒嬌的年齡,她得干活賺錢,小孩真可憐!解釋:這小孩敢于走出家門,自力更生,太了不起了!
感覺:同情感覺:敬佩
行動:資助,可能從言語或者形體語言上表現出優越感,甚至居高臨下行動:資助,從言語或者形體語言上表現出真誠的尊重
結果:小女孩會有溫暖感,但同時也可能會有復雜的弱勢群體的體會結果:小女孩的自食其力得到贊賞,會有純粹向上的精神,會自豪
一是被同情,一是感到自豪,多么不同的感覺!也許我的行為對小女孩的自我形象有著深遠的影響!
兒子非常認真地聽我分析,然后肯定地對我說:“媽媽,你應該鼓勵她的自食其力!”
這時,我腦袋里掠過朋友楠楠曾和我分享的故事:
一個年輕人為了幫助一個殘疾老人,總去坐老人的三輪車,每次一毛錢不多給,就給2塊錢。別人問他,你既然那么想幫老人,為什么不多給他一點?年輕人說:我給的是他勞動應得的,這樣會讓老人心安理得,老人得到最大的尊重。
童年歸途&王小熊貓 作品
最真誠的給予,是讓對方心安理得,沒有絲毫的“被給予”的感覺,這樣的給予無痕,善良!
要把給小女孩錢的話說到好處,還真的讓我犯愁。好在我想起我公司設立的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的事情,我靈機一動把這個資助改成了“鼓勵中小學生自強自立的基金”。
只有兒子、小女孩和我三人的時候,我拉起小女孩的手:“你這么小肯為父母分擔負擔,你在阿姨的眼里,不再是一個小女孩,而是一個自強獨立的大姑娘,是很多同齡人自立的榜樣!阿姨的公司有一項專門的基金,是用來鼓勵中小學生自強自立的,你不用申請就通過了。這點錢給你,讓你記住你的自強,好嗎?”
小女孩先是吃驚地瞪著自己不自覺接過的錢,然后閃亮的大眼睛忽閃了幾下,露出白白的牙齒,脆生生地:“謝謝您!”滿臉燦爛。我情不自禁地擁抱著她耳語著:“寶貝兒,我愛你!”
小女孩先前的疲憊與緊鎖的眉不見了,快快樂樂地去賣冰糕了,我和兒子望著她的背影,會心一笑,擊掌相慶!
我差點兒同情了一個強者,差點兒讓一個強者有被可憐的感覺。她是強者,她需要的,她得到的不應該是同情,而是敬重和鼓勵!感謝她給我這個領悟助人至高境界的機會!體會尊嚴的重量!
另外,我真切地意識到,我們時刻在給自己的孩子當做人的師傅,一定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
●思考:
對于給予,女兒小時候和我學的是樂善好施,兒子和我學的是在樂善好施的同時,如何保護被幫助者的尊嚴,鼓勵被幫者為自己更好的生活積極地努力。媽媽做人溫暖了,孩子就會對溫暖做人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教育感悟:
給予時,請用心維護接受者的尊嚴!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最好的方法給孩子”(ZHDFF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