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要趁早
昨天發文《英語啟蒙10個月,我get到了什么》,朋友圈里有很多好朋友來咨詢我,這個“英語啟蒙”怎么做?
很開心我的分享能讓好朋友們對英語啟蒙產生一點興趣,讓我立刻切換為雞血本人,想再碼一文,跟好友們聊一下想做英語啟蒙,怎么開始?
想知道英語啟蒙咋弄啊?就意味你認為學英語還是需要的,雖然你只是想先問問,我給你的回答會是:來不及了,先上車!Right Now!英語啟蒙,你要今天,現在就開始!
上車之后,再說為什么英語啟蒙要Right Now。
英語啟蒙要趁早,因為從孩子出生開始,越早輸入英語語音信號,孩子的聽音辨音能力、聽覺記憶能力就越強。
安妮鮮花在《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一書中,講到她的女兒安妮在加拿大幼兒園的經歷,在和幼兒園里一些同是來自中國的家長交流的時候,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孩子在國內學過一些英語,比如上過英語課,會一些單詞和句型。但是 ,到了 加拿大以后,他們在語言方面并沒有顯示出什么優勢,甚至在和國外孩子交流方面還要更晚些。還有一些孩子已經在幼兒園呆了快一年的時間,說的并不多,還有些孩子說的明顯有錯誤,但是安妮在入園后5個月就能夠聽懂老師的幾乎所有指令,和國外的孩子也能夠灣仔一起并且成了好朋友,爸爸和安妮一起聽英文兒歌的時候,有些聽不懂問安妮的時候,安妮可以完整的把句子復述出來,連語音和語氣都惟妙惟肖,雖然她并不知道每個單詞的確切含義。
幼兒園里同樣的語言環境,為什么孩子會有這樣的差異?安妮鮮花后來找到的答案,并不是最初以為的是因為孩子的個人領悟能力和興趣原因,而是一個英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九個月內能夠接觸到兩種以上的語言信號,那么這些語言心海會讓他形成記憶,這對于以后學外語會有所幫助。還有一項研究稱,日本人有兩個英文字母的音發不出來,但是對比研究日本的兒童,十個月以內的兒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所以,辨音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退化。
并且,有資料顯示,在兒童期學習第二語言,大腦會有分區地去儲存這些語言信號,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一樣會退化,一般認為十二歲時個界限。年齡越大,語言的學習對于母語的依賴就越強,最后,只能按照外語的方式來學習。
所以,上車的好朋友們,英語啟蒙多早都不算早,不超過十二歲就完全不算晚。
今天就想開始,怎么做?
然后,今天就要開始我們雄心勃勃的英語啟蒙計劃了,要怎么下手呢?
01
先是聽力
下載手機APP“喜馬拉雅”
**搜索“語感啟蒙” **
出來一大堆英文兒歌
今晚睡前就放來聽聽吧
聽原版的音頻-英文故事、英文兒歌、英文動畫,被英語啟蒙界叫做磨耳朵。
磨耳朵是現在的英語啟蒙中不可或缺的理念,它實際上是對孩子英語語感的培養,對照中文的學習方法,就是學齡前,你每天更孩子說話,聽兒歌,講故事,讓孩子在感覺上學習中文的發音、韻律、斷句、輕重音等。
聽力辨音是后期能不能更好的,在情景對應的英語互動環境中,更快地獲得有效輸入、更容易進行輸出的一個助推力。
辨音能力強的孩子,能很快把別人的話進行拆分,這個時候他們能聽到的不是一個個抽象的單詞,而是一個個有意義的片段,然后對應上具體的情境,就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且馬上可以輸出。
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重要,在同聲傳譯界,最大的難度不在于你能不能更準確的表達出別人的意思,而是你能不能在瞬間聽懂別人的所說的甚至猜出他將要說的。這是一個自然的英文思維的過程,在12歲之前基于聽力基礎進行語言學習的孩子,是在聽明白別人所說的內容之后的復述,是在聽得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語言,而年齡大的孩子或者我們,是在搜尋過去學過的單詞和句型、思維然后跟中文進行交叉,是一種翻譯,兩者有質的區別,這就導致我們很難聽懂歪果仁的英文,而歪果仁也很難理解我們的英文表達。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的英文只局限于聽力水平,不進行英語的閱讀訓練的話,那么他將來在英語文化上面也只能算是個“文盲”。這和我們中國人中文說的很好,但是不認字一樣沒文化的是一個道理。
02
閱讀能力
淘寶搜“廖彩杏書單”
先買第一階段
最好再配個點讀筆
送貨到家就可以讀了
沒有做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幾近被朋友圈發的各種“外國小孩什么也不學,就是玩啊!”的論調洗腦,可事實是什么呢?看了一些身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寶媽的真實反饋:歪果仁對早期閱讀的重視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據說美帝的圖書館經常會舉辦“6歲讀完1000本書”之類的活動,一張借書卡單次可以借出100本書,你能想象小朋友去圖書館借書都是拉著一個大的行李箱嗎?3年級前的學齡兒童老美主張的是“learn to read”,學習是為閱讀服務的,3年級之后才是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學習知識;
而安妮所在的加拿大,更是倡導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陪孩子讀書,據他們講,如果孩子6個月之內沒有開始閱讀,那也許要等到十八個月以后才能開始接受閱讀。而對于孩子在自主閱讀之前的早期閱讀關鍵期,也就是從三歲到五歲,這是孩子學習基本閱讀技能的最佳時期,從政府到研究機構、到出版社、再到課堂和家庭,會有一個完整和科學的閱讀指導體系,而在3年級以前更是把孩子的閱讀作為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來抓,加拿大3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跟國內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是相當的。
而在立法不主張“學前教育”的德國,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非學前教育是需要有足夠的閱讀作為后備支撐的。全世界的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德國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這個概念好像比較抽象,但是想象一下我們的大中國煌煌13億人有多少家書店就能想到這是多牛掰的數字了,而且這么密集的書店里從不缺真正的讀者,而不是蘇州誠品書店里各種擺拍的俊男靚女。德國人也是和加拿大人一樣主張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而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是最常見的方式。
閱讀很重要,但是閱讀也可以閱讀中文繪本啊,為什么一定要讀英文原版繪本?說實話中文繪本可供選擇的資源太少,美感不足,而且高品質的經過長時間沉淀下來能稱為經典的更少;而英文繪本的資源的豐富程度、畫面所表現的美感、故事的角度和趣味性都讓人驚嘆。除去種類繁雜的繪本,僅牛津樹這樣全世界通用的分級讀物,就有16級之多,每級至少有50本,還有延伸的閱讀書,而這樣的分級讀物多不勝數:蘭登、海尼曼、機靈狗、攀登英語、I CAN READ家族等。可供孩子閱讀的數量十分驚人,6歲前讀完1000本,你還會覺得錯過了很多不可錯過的。其中大師像Dr.Seuss、 Eric Carle、Anthony Browne、Leo Lionnii,畫面堪比美術館,而像Child's Paly這樣的洞洞書小朋友會覺得非常有趣,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所以英語啟蒙實際上最值得去做的就是可以閱讀這些英文原版書。
相對于磨耳朵,英文繪本的閱讀一個非常好的方面就在于它是有情景對應的,孩子會通過對繪本的圖片的觀察來理解一句話的意思,從而達到內化,這種內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輸出。
好了,以上兩點對于新上車的人就夠折騰一陣兒的了,然后你會在車上慢慢找到屬于自己最合適的英語啟蒙方式。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英語啟蒙再重要,也只是一種語言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親愛的的你有沒有真正基于孩子自身發展的科學育兒理念,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英語啟蒙也只是個看似華麗的包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