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妹妹站起來!

(本文不針對任何人任何事,僅限表達想法。)

當我朋友第N次提到:作為女性,應該怎樣,怎樣;應該那樣,那樣。我們沒有男性他們怎樣怎樣的資格之后。我怒了。是的,我真的怒了。為什么我們會從小被這樣教育:你應該洗碗,因為你是個姑娘。如果你有兄弟姐妹,那么你將被這樣教育:因為你是姑娘,他是哥哥/弟弟,他是個男孩子,所以你要洗碗(洗衣服等家務就是你和母親一起分擔)。對,只是因為你是女的。同一個爸媽生的,從小被區別對待。試問父母不會擔心自家的姑娘們會有心理疾病嗎?如果真的心理產生了問題,是不是又該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這就是中國式教育。

縱觀歷史,整個社會對女性充滿了惡意。即使是千古流傳的昭君出塞,西施身吳心越,世人的評論也是不過一介女流,能翻出幾朵花來?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就算女權主義崛起,在大部分地區,依然是倡導男尊女卑。從封建社會走過來的中國人們,過程是艱辛痛苦的,但教材的字里行間告訴我們偌大的中國是可悲的。最可悲的地方在于我們口口聲聲說著——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而當你升級到了婆婆等級,你又會想法設法去為難著兒媳。滿口之乎者也,各種儒教道德經條條框框去束縛你兒子的另一半,挑起家庭戰爭。這是深受直男癌侵害的直女們最大的悲哀。

最可怕的是從家庭走到學校,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你也可以接觸到夫為天的思想。連呼吸間的空氣都告訴你,你是女的,那么你就是弱者,你就是比別人低一個等級。當你們在感嘆著,小草被人類踐踏是一種殘忍的行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輸出一個如此不平等的思想對孩子們的殘害將會是一輩子的乃至她以后對擇偶也會存在著巨大的恐懼?這樣才叫殘忍。也許對于現在改革開放后的21世紀新社會,女性地位相對而言是有所提高的。但是,坦言,在很多地方的觀念里,相夫教子的任務仍然片面地歸于一個家庭的女人。在所有的直男世界里,他們的想法就是你個小女人懂那么多是做什么?只要會生孩子,會做飯,會買菜,洗衣服,搞衛生就好了!當小女人們勤勤懇懇地勤儉持家,成了黃臉婆,他們又開始嫌棄自己女人不好看。當小女人們站起來撐起半邊天了,他們又開始責怪搶了你們直男的飯碗,陷入直男式深深的自卑中。

當然,也有一類人很作。站在女同胞的立場為女同胞打抱不平,轉眼又開始翻出女人是天生的弱者,這要依靠男同胞,那也要依靠男同胞。是的,對于我們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最正確的選擇和做法。也沒錯,在體能方面,女性確實弱于男性,我們沒法做更大的突破。但是,咱能自食其力的時候,咱能不作嗎?沒錯,性別就跟父母一樣,我們沒法選擇。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可以選擇的。你的內心狹窄了,執著于眼前利益,此生你也只能懷抱著一畝三分地寥寥一生了。相反,若你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創新自己的思維,勇于實踐,即使運命讓你此生沒有大動靜,大成就,你一生也定然是瀟灑,精彩的。你的勇敢和不畏艱險,足夠把生活過的有血有肉。

小時候,我很希望自己是一個男生。因為覺得這樣也許可以吸引更多長輩的注意力。那是一個尋求關注的年紀。后來,長大了,(很感謝我的父親給了我一個相對公正,開明的生活環境)我發現自己慢慢喜歡上自己,喜歡這樣的自己,喜歡勇敢的自己,喜歡充滿活力的自己,喜歡剛正不阿的自己,喜歡作為女人的自己。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怎樣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而不是做一個讓自己喜歡的孩子。這種教育方式顯然是錯的!如果終其一生,我只做討好我自己的事。一輩子不長,沒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很多時候,只有當你正確地認識了你自己,喜歡上你自己,愛上你自己,然后你才能真正得發現生活的美,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選了遠行,注定風雨兼程。選了自由,就要放棄安定。我們就這一生,我只演一場。不彷徨,不猶豫。

愿這個社會對女性少一點敵意,真正提倡落實平等觀。

——林.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