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弗蘭克學寫作第十期+天賦所在即興趣所在,興趣所在即天賦所在=2/6(上部補足)

好的觀點

1.沒有誰能夠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2.你越對你就越錯。因為對的時候也要顧及別人的面子

3.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4.請將不如激將。請將有時候將領傲氣,激將將領奮進。

5.喜歡吃虧的人不會吃虧。上2天去食堂吃早餐,看見同事就排隊在我后面,我說一起買單,結果他搶先了。

好的金句

1. 光鮮背后不是辛酸,就是骯臟。

2. 你以前逃避過的苦,以后都會找回你。

3.人之所以痛苦的根源就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

4.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

5.要免受批評,就別說話,別做事,別成器。-------亞里士多德

好的例子:

1.人生沒有老,只有年齡的不同(菲利普奶奶80歲跳探戈,王德順的故事)

2..臺灣誠品書店名氣顯著。大陸不少人研究他的盈利模式。一位臺灣朋友給出另類答案:一,誠品書店連虧15年,不盈利談啥盈利模式?二,誠品書的銷售只占 30%,不是純書店;三,誠品老板主業是房地產,書店只是“配套”;四,誠品老板已經活到最高境界,不為賺錢,純為分享生命,營養眾生。你怎么學?——@何慕

3.谷歌眼鏡以150多美元的生產成本,標出1500美元的高價,仍然賣到手抽筋,那是人家的本事。再說了,一個如此炫酷的高科技產品,能把生產成本降低到150多美元,這也是本事。不服氣的人可以自己去試一下,看能不能用150多美元的生產成本,做出150美元售價的谷歌眼鏡,如果可以,那恭喜你,你改變世界了!如果不可以,你判斷產品價值的思維可能仍然停留在‘生產成本’這一層面,去東莞開個代工廠踏踏實實做手機殼吧,世界不是你的,洗洗睡。”——南都街談《谷歌眼鏡賣到天價,這是本事》

4.《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鲇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原來鲇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后,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對于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輸出是最好的輸入

好的故事:

1.鎖和鑰匙

一日,鎖對鑰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是每天把你帶在身邊,”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著主人,日曬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鎖那種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來。主人出門后回家,不見了開鎖的鑰匙,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并把鎖扔進了垃圾堆里。主人進屋后,找到了那把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現在留著你還有什么用呢?”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嘆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為過去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與合作,也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啟示: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斗,只能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2.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只毛毛蟲看著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非常羨慕地說:“我可以和你一樣飛翔嗎,”蝴蝶答道:“可以,但是,你得做到兩點:一、你渴望飛翔;二、你有脫離你那巢穴的勇氣”,毛毛蟲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死亡,”蝴蝶說:“以毛毛蟲來說,你已經死亡;以蝴蝶來說,你獲得了新生。”

蝴蝶生命的深層結構原是毛毛蟲,然而毛毛蟲對它自己將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并沒有意識,所以蛻變竟成了艱苦的折磨,直到羽化成蝶,它才會明白,原來被誤認為的災難,是來幫助它的。

啟示:我們只看眼前,看不到未來,我們只看到片斷,而看不到整體。因此,這世界并沒有什么錯,錯的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只要記得任何發生的都是好事,一切順其自然,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3.漁夫的誓言

古時候有一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說市場上的墨魚價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是這次魚訊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他后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撈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只能是空手而歸。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還是墨魚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漁夫嚴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魚都沒有遇到,見到的只是一些馬鮫魚。于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啟示: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身實際,也要符合社會需要的實際。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因此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4.上帝和乞丐

上帝想改變一個乞丐的命運,就化作一個老人前來點化他。他問乞丐:“假如我給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說:“這太好了,我可以買一部手機呀!”

上帝不解,問他:“為什么要買一部手機?”“我可以用手機同城市的各個地區聯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討。”乞丐回答說。

上帝很失望,又問:“假如我給你10萬元呢?”乞丐說:“那我可以買一部車。以后,我再出去乞討就方便了,再遠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趕到。”

上帝感到很悲哀,這一次,他狠狠心說:“假如我給你1000萬元呢?”乞丐聽罷,眼里閃著光亮說:“太好了,我可以把這個城市最繁華的地區全買下來。”

上帝挺高興。這時,乞丐補充了一句:“到那時,我可以把我的領地里的其他乞丐全攆走,不讓他們搶我的飯碗。”上帝聽罷,黯然離去。

啟示:這世間,不是缺少機遇,也不是命運從來不公平,而是缺少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格局,他有什么樣的格局就將有什么樣的人生。人生的改變來自于思想的改變。

5.學會付出

一個人在沙漠行走了兩天,途中遇到暴風沙,一陣狂沙吹過之后,他已認不得正確的方向,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座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里,果然裝滿了水!

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 !

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

最后,他決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里,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來!

他將水喝足后,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后在原來那張紙條后面,再加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b}???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