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日本夫婦,把65年的生活經營成了一首田園詩歌,美好的一塌糊涂!

脫離自然太久的都市生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大棚里營養水培植的時蔬。雖然長勢良好,但是,早就喪失了作為自然一部分的精華。

混跡鋼筋水泥的城市,身體里對于四季輪轉、風晴雨雪、日落日升的敏銳感知漸漸模糊和麻木成為抽象的概念。

就像生產線上的產品,城市的規整生活,讓我們的人生日復一日機械運轉……

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成為遙不可及的愿望。可是,日本這對相守65年的夫婦,卻在繁雜的都市里,不緊不慢把日子經營成了我們向往的樣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生似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生フルーツ

這是一部沒有被發掘過度的紀錄片,但是在豆瓣的評分卻很高。

這個世界上,美麗的情話,千種模樣。但是,最動人的一句,莫過于,從黑頭到白頭,相守65載后,他向旁人說起你時,一如初見,「ぼくにとって最高のガールフレンド」(意為:她是我最好的女朋友)。

這是90歲的津端修一和87歲津端英子的愛情。

修一先生是一名才華橫溢的建筑師,英子女士是他的妻子。

他們住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的高藏寺的鄉間。

一座只有30個榻榻米大小的木屋(約48.6平米),是修一先生以建筑大師安托寧·雷蒙德的自宅為原型修建的。

屋外,是一片300平米的自然田園,他們將它取名為「廚房花園」

這一片小天地是他們的伊甸園。

在這里,從家具到樹木,每一件物什,都被認真對待。一只熬湯的瓦鍋、庭院中一顆結果的櫻桃樹,它們都有著40歲的高齡,但是,都被照顧的充滿生機。

就像,對待每一件物什的用心,夫婦二人,從結婚開始,對待彼此的感情,也是一分一秒精心打理著。

剛剛結婚時,小兩口經濟條件并不充裕,修一先生非常喜歡帆船,他想買一艘帆船。

但是,當時他的薪資是4萬日元一個月,一艘帆船的價格是70萬元。

為了實現丈夫的夢想,英子想了很多辦法,甚至瞞著他,把家里能當掉的物品都拿到了當鋪。

英子總說,他過的開心,我就舒心。

在倆人相濡以沫的愛情里,他們一直相敬如賓,懷著一顆對待彼此付出感恩的心。

在中國,夫婦之間,如果用“謝謝”之類的話語,給人的感覺是生疏。但在修一和英子之間,這樣的對話,看不出任何一點的情感疏離,反而是一種互相尊敬的親密。

這也許是他們之間在愛情、親情之上,兩人之間彼此心靈相通,是知己的身份。

在結婚的65年的時間里,他們從來沒有為了一件事情而紅過臉。

修一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會像孩子一樣,總喜歡問英子,

“我可不可以這樣做?”

“我這樣做好不好?”

英子總是支持修一。

即使在觀念不一致時,英子也一直尊重丈夫的愛好和工作,她說,“抱怨和批評在我們家是禁忌,所以我是以思考眼前和未來快樂的事活到現在。不可思議的是,生活因此變得越來越美好。”

對于同一件事情,當他們有不同觀點時,從來不會采取吵架的方式來解決。

比如,英子不愛吃土豆,但是,修一卻十分喜歡,不過,英子依舊尊重丈夫的喜好,經常做給修一先生吃。

對于客廳桌子的擺放問題,兩個人也不能達成共識。英子希望靠里一點,這樣正好可以遠遠地觀看著庭院,那樣更美。

而修一的喜好卻恰恰相反,不過這一次英子女士取得了勝利。

除了尊重,這份溫熱的情感,還需要共同的生活理念的支撐。

修一心思細膩,熱愛自然,喜歡DIY,他真誠經營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恰好,英子對待生活,也有同樣的熱情。當他們,為了同一個理想的生活模樣,把每一個生活片段都精細刻畫后,這些點點滴滴的精細片段,匯聚成為他們的溫馨生活。

在夫婦二人300平米的「廚房花園」里,被有序地種上了70多種蔬菜和50多種果木,他們一起侍弄田園里每一寸土地。

精心照料之下,從西紅柿、圓白菜、黃瓜、茄子、芋頭……到櫻桃、草莓、梅子、無花果、酸橙、桃子……四季里,他們的餐桌上,新鮮蔬果從不間斷。

有人問兩人是如何對始終生活保持熱愛的。

修一先生說,「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我們是以越來越美麗的人生”為目標,一路走過來的。」

這部紀錄片平平淡淡,鏡頭記錄下的全都是夫婦二人日常生活,沒有什么劇烈起伏的橋段,卻無處不充滿平實、溫暖和美好的感動。

就像衣服上細密整齊的針腳,修一和英子,隨著生活不斷向前,緊致縫制著他們的生活。

起初,英子只是隨意在300平米的田園中撒播種子。

是修一,將田園有序地劃分成為21個小塊,并且按照季節,播撒種子。在房子西邊的園子里,又種上了野茉莉、鵝耳櫪、枹櫟等180棵樹。

四季流轉,園子中瓜果飄香,西邊樹林子,春天枝頭新綠,夏天木葉蔥蘢,秋天紅葉滿園……

荒蕪的土地,在他們的梳理之下,勃勃生機。兩個人的愛情,也在日復一日共同經營生活的甜苦過程之中,更加密合。

即便倆人的年齡加起來已經177歲了,對于生活,他們始終保持一份童真。

每一天,修一會寫上10封信,寄給他的朋友們,信件上是一些他們生活點滴記錄以及對友人的感謝和鼓勵的話語,這是修一和朋友們情感聯絡的方式之一。

信件的書寫,字體可愛又雅致,重要的是,每一封信上,都會繪制了他和英子的卡通人物形象,清新又美好。


在他們綠色的田園中,有很多黃色的小木牌,上面是一些語氣調皮的話語和每種瓜果的名稱,同樣的,木牌上,修一也會繪制他們的卡通形象。

這是他們保持生活鮮活的秘訣。

影片中,這樣一段話反復出現過幾次:

風吹過,枯葉落下。

枯葉落下,肥了土壤。

土壤肥沃,結出果實。

這是自然循環的規律,也是夫婦二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300平米的田園,從漚肥到播種,他們遵循自然的規律,用落葉制作肥料,用這些肥料肥沃土壤,在肥沃的土壤上播種,然后精心打理、照顧每一棵植物的生命,收獲之后,將土地之上的饋贈,制成美食,分享眾人。

這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循環,他們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日復一日,將枯乏的生活、身心、情感一點一滴還原到自然的軌道之中。

人,本來來自自然,脫離土地太久,就像浮于表層而無法扎根大地深處的植物,即使活著,也只是勉強留存呼吸。

久在都市的樊籠里,“慢生活”成為我們逃遁這種堅硬冰冷生活模式暫時的避難所。遍布商業街區的打著“慢生活”旗號的咖啡館和小書店,一個下午、一本淺薄的書和一杯流水線上下來的咖啡,根本無法讓人體會到所謂的“慢生活”。

精致而美好的生活,一定不會是手不沾泥、腳不沾地的烏托邦。夫婦二人看似悠游自在的慢生活,其實是一點一滴用汗水澆灌著。

從春季到冬季,每時每刻,兩人的身影也始終在忙碌。不同的是,他們不是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麻木運轉,他們是在田園中澆水、拔草、施肥,在廚房里進進出出,烹制美味,在園子的小角落中敲敲打打、修修補補,在人與人之間誠摯溝通。他們和自然很近,和土地很親,和花草、鳥獸同居一片田園之中。

生活中,所有的美好,是基于用心經營。就像影片的名字“人生似果”,每一種生活都是一棵樹,只有一步一步,不緊不慢,一針一線,細細密密地經營你的生活,你終會看到,身邊的每一個事物,在慢慢變成你喜愛的模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