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需要一場“人格革命”!

作者:冰千里

首發公號:冰千里(bingqianli520)

?01

除非實在受不了,否則沒人愿意革命。

和平多好啊,可以安靜地過小日子,享受生活中的小溫暖、小美好。

可歷史總不安分,世間事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的長河中涌現出數不清的革命浪花。

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到“千金不惜買寶刀”的秋瑾,無數革命者浩浩蕩蕩奔涌了幾千年。

歷史會記住他們的悲烈,卻忽視了他們的孤獨,革命者的孤獨!

“革命者的孤獨”,在于他們并沒安坐在統治者規定的“倫理”內,也沒有像“不倫之戀”那樣只是孤獨著自己的事情。

真正的革命者要的不是邊緣化,不是模糊化,而是要推翻、要顛覆、要“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是一種大抱負、大情懷、必然就有大孤獨。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不談歷史,不談那些轟烈悲壯的民族革命,我想說的是:

對每個人格而言,同樣也需要一場革命!

在這場“人格革命”中,你也是孤獨的,你的孤獨可能影響不到歷史進程,但一定會載入你個人、家庭、乃至家族的史冊!

人格革命同樣需要極大勇氣、需要流血犧牲、需要團結一致、需要視死如歸、需要巨大能量的!

人格革命也要推翻舊體系、顛覆舊政權、需要與頑固派做斗爭、需要策略、需要方式方法,更需要一次次在廢墟中倒下、再起來。

人格革命者也需要創新、需要面對冷嘲熱諷、需要面質疑,甚至直面被殺頭的危險。

有的少年從樓上一躍而下的剎那,以慘烈的犧牲來證明革命的信念,那殷紅的鮮血,也仿佛在訴說革命者的孤獨。

“人格革命”中的集大成者,莫過于“哪吒”。

我時常想,是什么力量讓那個孩子“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是什么力量讓他與家族斷裂?從此兩不相欠?

他疼嗎?他孤獨嗎?

既然痛不欲生,既然孤獨至極,又為何這般決絕?

因為,人格革命從來就是必須的、必要的、決絕的。

否則就會喪權辱國、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割讓土地,就會在夾縫中生存,就會討好、迎合、就會當漢奸,甚至失去自己全部的人格!就會把主動權交由他人管理,被殖民、被奴役、被使用、被剝削、被壓迫,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毫無尊嚴的茍延殘喘!

人格不能站起來,不能獨立,就會在關系中永遠被動,永遠落后,永遠挨打,永遠抬不起頭!

你說,這難道不需要革命嗎?與巨大人格自由相比,冒點風險又算得了什么!

壁虎尚且斷尾求生,何況人乎?!

02

一提到“心靈成長”,很多人想到的是改變、溫暖、滋養、療愈;少有人會想到孤獨、失落、悲涼、哀傷。

事實上,沒有那些孤獨與哀傷,就不會有后來的療愈與滋養,心靈成長的過程就是人格革命的過程。

如今,心靈成長已被多數人接受,總有心理學愛好者互相邀請:“咱去參加某個心靈成長吧”,雙方相視一笑心有靈犀;

但若邀請對方“走,咱去參加某場革命吧”,我想,被邀請的人會很警惕。

他似乎嗅到了危險氣息,他會衡量自身的勇氣指數,三思后行。

人的本能之一,是自我保全,而非心靈成長。

如果井底之蛙不曉得外面的繁華,它絕不會貿然跳出那口生活了多年的水井。

如果井里的水質還好、有供它食用的小蟲小蝦、還有幾個坑壁供它歇腳,無聊了還可以看看那茶杯大的藍,運氣好的話,也許會飛過一只美麗的鳥兒

跳出井口?革命?可笑!

人也如此,如果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湊合,在關系中過得也不算委屈,還能想吃肉的時候就去吃。

那干嘛革命?吃飽撐的!

因此,革命是有條件的,或者說心靈成長是需要前提的。

人格革命、心靈成長的基本條件是:“生存策略”遇到了威脅,此路不通了;換句話說,慣用的生活方式失效了。

每個人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一套“生存策略”,這是從小學會的,用的很順手、很習慣,也很自然,每每使用效果還是不錯的。

策略一旦失效,生存就是問題。

井里的水即將干涸,那只青蛙就不得不考慮其他活下去的出路。

03

下面,我將用“討好型人格”為例,來描述“人格革命”(心靈成長)的基本過程。

“討好”、“迎合”就是你生存策略的主要武器。

每當關系遇到危險時,你總是順從,關系就不那么危險了。

當伴侶陰沉著臉指責你、呵斥你時,你就好好好、是是是、都聽你的,你想咋樣就咋樣吧,或沉默不言語……

咦,你發現這相當神奇,對方立馬平靜下來,頂多再說幾句讓你長點記性之類的,對方態度溫和了,古語不是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你贏了,你的生存策略起效了。

你偶爾也會想起這套策略最開始的樣子:

那時父母一吵架你就好乖,做家務,各種逗他們開心,你發現他們不吵了,還夸你懂事。

或他們罵你的時候,你表現得很無辜、很委屈、很可憐,然后改正錯誤,你也發現,他們對你沒那么兇了。

從此,你覺得這個“討好”真好用,從那時起,它就變成了你的“生存策略”。

你越用越習慣,越用越嫻熟。

熟練到自己不笑不說話、一說話就很輕柔,別人做什么決定你都贊成,關系中你總是小跟班,決定權永遠在對方那里,什么都不用操心,整天樂呵呵的,十分安全。

但也許是時間推移、年齡增長、也許是你的孩子被人欺負或叛逆,你開始在焦慮中反思,并慢慢覺得好像哪里不對勁。

比如:

你會失誤,會不自覺把事搞砸,繼而引發別人的挑剔、不滿;

會常常一個人的時候掉眼淚,卻不知為何;

會偶爾暴跳如雷、怒火中燒,傷及更弱小的孩子或朋友;

開始討厭自己,笑容和討好讓你感到惡心;

總覺得什么都做不好,一事無成,開始挑剔自己;

總覺得自己不重要,沒人在意你;

開始覺得活得很憋屈,卻無處傾訴;

寂靜的夜晚,你開始覺得冷、覺得孤單

你開始懷疑人生:為何之前沒覺出來?還總以為過得很好、很平靜,是什么變了嗎?

是什么呢?

04

我來回答你:其實什么都沒變,策略還是那個策略,只是它帶來的副作用讓你厭倦了,你內心某個東西開始蘇醒了。

內在蘇醒的重要標志是:你開始對自己不滿。

這些不滿,就是“反抗”的萌芽:

我為何要看別人臉色?我為何事事都要聽他的?我干嘛假裝快樂?我干嘛委屈自己?干嘛活得這么窩囊?

蘇醒的另一個標志就是:同樣的感受,看法變了。

比如“窩囊”,你之前可不這么想,也許會認為是“謹慎”、“仔細”。

你開始糾結,糾結是“革命”的前奏。

這么做合適嗎?那么做合適么?好像怎么做都不合適!

比如,給孩子包容自由合適呢還是給他規矩要求更合適?讓孩子勇敢合適呢還是讓他小心合適?獨自看場電影合適呢還是陪伴侶去他父母家?我應該懟回去呢還是假裝無所謂?

你的生活開始變得擰巴。

糾結、擰巴久了,內心那個聲音會說,管他呢,去他的!我都順從一輩子了,還不能做點自己喜歡的了!

于是,你不再笑來笑去、你開始反駁、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需求。

但新的問題也產生了,對方不但沒有像你順從他那樣順從你,反而給你帶來更大的打擊。

爭吵開始了。

多次爭吵中你總是“戰敗”,但你卻覺得很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能量就這樣消耗著你,關系就這樣動蕩不安。

以前的寧靜被打破,你進入了憤怒期。

有一股怒火時常在心中燃燒,你總想和誰吵一吵、干一架,卻又困惑不已。

你好想回到從前,你越這樣想就越回不去,反而變本加厲,讓你更無計可施。

某天,你聽到朋友在參加一個什么親子關系講座,或什么心靈成長課程,或給你推薦了一本心理學的書籍、文章。

身心疲憊的你,開始了探索之路。

經過幾年的學習,你聽到了很多令人振奮又半信半疑的詞匯,譬如:“原生家庭”、“代際傳承”、“強迫重復”、“投射”、“創傷”等。

它們讓你知道,內心原來還有個“潛意識”,原來“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原來痛苦都是因為“情結”沒處理好,原來世上還有一群人專門研究這個。

你開始了更艱難的覺察與踐行。

你不斷在夫妻關系中看見自己、在親子關系中反思自己。

你一邊成長、一邊痛苦,一邊痛苦、一邊想要更大的成長,即便冒著家人、朋友的冷眼與嘲諷。

你不再把賭注下在別人身上,經常提醒自己別在意他人眼光、別再像以前那么順從。

你的人際也變了,變得陌生了,好像他們不是原來的樣子,你們的交流開始變少,關系開始疏遠,你開始覺得沒人懂你、理解你。

你感受到了——孤獨。

05

有一半以上的來訪者,在這個“孤獨期”找到了我。

另一小半則來自更早的“糾結期”、“焦慮期”。

最終留下來的一般是“孤獨期”和“糾結期”的來訪。

“焦慮期”來訪還需要生活給他帶來更大的刺激,才能進入下一階段,也才能相信“原來革命是需要有人支持的”。

心理咨詢師在這兩個時期接手恰到好處,是因為“革命”已經到了關鍵階段。

他們想要去反抗、吶喊、斷裂,但又被孤獨導致的“愧疚”、“背叛”深深折磨,每往前一步都面臨著某種“失去”,此刻,最需要依賴和支持。

多年前,我第一次尋找咨詢師也是如此。

那時的我走在大街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很冷很冷的孤獨,仿佛我與他們格格不入,仿佛我被社會遺棄了,這世界所有繁華都與我無關,我形單影只、我孤獨落寞。

我想吶喊、想刺破,又覺得無力,我需要同伴,渴望同道中人,我需要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完成你的使命吧,你是對的!”。

如今,我成了很多人的“背后之人”,我立場堅定、態度明確、不忘初心,我用盡所有來告訴他:

“去吧!去進行完你的人格革命!我必定與你同在!”

06

人格革命進行到底的重點,在于被另一個人(一群人)向你傳遞:第一,被允許;第二,你不是一個孤獨的出走者。

盡管革命是孤獨的,但從此你背后有人了。

我常反思溫尼科特那句話:“早年被中斷的體驗,需要在以后延續上”。

我認為:但凡你一直存在被剝削的經歷,“起義”、“反抗”、“革命”注定要發生!除非你從了命、認了慫,否則人格必須趨向整合。

大多數人一旦有了信任的同盟(比如咨訪聯盟),革命之火就會熊熊燃燒起來。

外在突出表現在:

第一,對現實養育者“恨”的表達。

這是繞不過去的坎。

無論你是減少了去父母家的次數、增加了與他們爭吵的次數,還是把他們拉黑、刪除,甚至斷絕關系——都是內在革命的外化。

而與現實父母的糾纏大多是無效的,就算哪吒殺死了自己,那個托塔天王李靖連眼都不帶眨的。

因為,父母都有他們自己的人生故事,你挑戰的是他們的“生存策略”,他們那個年代,并不具備失去“策略”還能革命的能力。

你失敗了,但,卻是成功的。

你革的不是現實父母之命,而是早年的“養育方式”,你反抗的不是父母,而是那個“不能反抗的自己”。

如今的革命,是在告訴那個孩子:“你是可以的!”、“現在沒人可以這樣對待你!”

第二,外部關系、舊模式的舍棄(轉化)。

隨著革命的深入,你會發現值得被稱為“朋友”的人越來越少;你對之前自己“淺淺交往”感到無意義,甚至可悲,你會減少無用的交際,你會去尋覓其他“革命者”,并與其糾纏其中。

關系的變化意味著曾賴以生存“策略”的失效。如同與父母“決裂”一樣,也是革命必經之路。

與此同時,你會感到莫大的失落——革命(成長)的代價就是失去。

你必須要承受這失落,還會伴隨無奈、憤怒、悲傷,也會有更大的背叛與愧疚。

此階段,你很害怕(也很容易)再次掉入深淵,外在表現就是把關系、工作搞砸,讓自己再次陷入泥濘。

但我要告訴你:“別怕,你值得為自由而戰!”

同時我還要告訴你:“別慌,這只是一個階段。”

07

孤獨中前行的革命者,最終會迎來朝陽。

所謂“朝陽”就是“和解”——你與自己和解了。

你與內在自己和解了,你的父母、伴侶、孩子、朋友就會重新歸位,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過后,陽光必定浮現。

說來奇怪,你還是你,關系還是關系,但你又不是你,關系又不是以往的關系——革命成功了。

你更看清事實與真相,更明晰需求與邊界,更加確定你在關系中的位置,這都讓你如獲重負

——你,浴火重生了!

“重生”的標志是:少有了擰巴和糾結、對自己情緒行為負責而不愧疚。

你可以繼續迎合、討好,你該怎么孝順還怎么孝順,但,這只是你的選擇。

你的討好已被自我掌控,你的孝順更加真實。你看的清清楚楚,你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順便告訴你,革命順帶的成果是:別人不再輕視你。

最后,在這個新的一年、十年開啟的日子里,祝福每個走在革命路上的你:

越來越多地活出自我!

新的開始,你對過去有何感悟?對未來有何預期?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