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愛,就請用心對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愛的藝術》中,弗洛姆提出,愛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

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有愛的能力,可是這種愛的能力因人而異,有高有低。

常聽到父母這樣教育孩子: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誠然,我們不能否認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寬厚,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真正的愛是“細無聲”的。

在愛中生活的人,他是有覺察愛的能力的,不用大肆宣揚你有多愛,真正的愛可以用心感覺得到。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天真、孩童的愛遵循:我愛,因為我被愛。不難看出,一個孩子愛的能力大小取決于他身邊的人給了他多少愛,相應的他回饋的也是多少愛。都說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前兩天看了一個《超級演說家》的視頻:

? ? ? 在孩子懵懵懂懂還不明白什么是愛的時候,父母肆意謾罵,厲聲斥責后告訴他:我這是愛你,我是為了你好。

其實,孩子遠遠沒有那么傻,他明白——那不是愛,那是情緒的發泄。

“我是愛你的,我做一切都是為了你……”這些以愛的名義制約孩子愛的能力的父母,你們可曾這樣想過:當時是你們選擇了孩子,不是孩子先要強行闖入到你們的世界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魯迅有這樣膾炙人口的名句: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

誰都不想承認自己是怯懦者,更不愿意承認自己是無可救藥的,可是捫心自問——在外面受了氣,心情不好,回到家,你會不會拿孩子出氣?中國歷來就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可是你拿孩子出氣的時候只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并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我看到過不少這樣的父母,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孩子要啥給啥,說啥應啥,一旦心情不好,可能孩子連呼吸都是錯的。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用心的去愛孩子,用心的教育孩子,才會有“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回報。

有一次,大學課堂上老師說到那些被子女拋棄,無家可歸的老人,她說,他們值得同情,但也應該受到譴責,因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沒有讓他們真正學會愛的能力,給社會造成了壓力。雖然這種說法有點兒不近人情,但轉念一想還是有點兒道理的。

沒有人生來就會愛人,也沒有人生來就具備愛的能力,我們誰也沒有那么大的自信義憤填膺地說自己有多強大的愛的能力。愛的能力需要后天的不斷練習才能日益增強。

父母有可能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可能沒有那么多經驗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可也不能因為沒有經驗隨意對待。“會生的人很多,會教的人很少”,如果是真的愛,就算你不懂,也請用心點兒,慎重的去對待,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宣泄個人情緒,給沒有具備愛的能力的孩子帶去壞的影響。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是沐風,喜歡記錄所思所想、小感小悟,愿簡略的文字能夠與你產生思想的觸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