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
時代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周圍的朋友越來越忙,偶爾有空找朋友閑聊,大家三句話離不開吐槽:工作累、壓力大、忙忙忙……閑聊往往在苦水里無疾而終。壓力大好像成為社會人的通病,盡管如此,我發現大家也僅僅止于抱怨,有時甚至有炫耀的成分,好像根本沒人想跨過“鴨梨山大”這一步。
? 看到他們的表現,想到一年前職場中的自己,負能量爆棚,有嚴重的受害者思維,四處祥林嫂式的訴說我的遭遇,用文字來發泄尷尬的處境,全身充滿了憤怒性荷爾蒙,攻擊性十足。長久如此,慢慢得了“習得性無力感”,被恐懼、不安、憂慮、罪惡感、羞恥心等情緒包圍,總覺得自己很失敗,工作做不好,與同事朋友產生嫌隙、感覺同事們對我指指點點,在領導們的負面評價中習慣性對號入座,被自己的玻璃心攪得心煩意亂,跌入低谷。
王石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他事業頂峰,而是從頂峰跌到低谷后的反彈能力。他說:“人生都會有這個低點,如果你個性積極向上,這正是顯示你水平的時候。”日本作家久世浩司的《抗壓力——逆境重生法則》就是寫給商界精英的一本抗壓指南。教大家如何從逆境中涅槃重生。現在回過頭想想,如果早點讀這本書,我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盡管當時也是誤打誤撞的運用運動、寫作、冥想,發揮自我優勢等方法把自己拉出來。
久世浩司把精英分為兩類:石頭型精英和玻璃型精英,可想而知只有內心強大、在任何狀況中游刃有余的石頭型精英才能取得非凡成就,而玻璃型精英往往在職業道路上折戟而歸。在如何鍛造抗壓力中,久世浩司介紹了以下七種方法:
1、 擺脫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
不安、恐懼、憤怒、憂郁等消極情緒會出現在失敗體驗和困境降臨時,如果消極情緒反反復復,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很難自拔。
解決方法:運動、聽音樂、呼吸、寫作(冥想也不錯哦)
2、 馴服無用的“思維定勢犬”
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刺激和反應之間存在著一段距離,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利用這段距離。在利用這段距離過程中可以改變思維定勢,找到刺激和反應之間的幸福鑰匙。
“思維定勢犬”分為七類:批評犬、正義犬、投降犬、放棄犬、憂慮犬、內疚犬、冷漠犬。
解決辦法:驅逐、接納、訓練
3、 科學培養“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
阿爾伯特?班杜拉博士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去完成某項目標或成果的自信程度。其實就是:“自己一定能做到”的自我感覺程度。
解決方案:A、體驗每一個小的成就,成功體驗越多自我效能感越高。
B、觀察他人順利處理問題的行為;(即“你都可以,我肯定也行”的感覺。)
C、接受他人有說服力的鼓勵。
D、體驗成功的興奮感
4、 發揮自我優勢
把握自己獨有的優勢,將其應用到新工作上,能夠獲得極大的充實感。這些優勢也是我們克服逆境的“彈性肌肉”。
5、 建立心靈后盾
家人、朋友、同事、恩師……選出五個對自己最重要的人,列出“貴人表”,建立自己的心靈后盾。
6、 常懷感恩之心
A、 感恩日記(每天睡覺之前記下當天5件值得感恩的事。)
B、 寫三件好事(回憶當天三件好事,思考順利進行的理由。)
C、 寫感謝信(為感恩的人寫感謝信)
7、 從痛苦中汲取智慧
逆境體驗中隱藏著促進自我成長,助你跨越困境的珍貴智慧
A、站在重振者而非受害者的角度進行敘事。(用重新站起來的眼光去看思考總結過的困境。)
B、回想自己擺脫精神低落狀態的契機是什么。(思考自己為什么會精神低落。)
C、著眼于自己是如何從“零”攀爬。(把自己抽離出來,拔高視野,看看自己曾經如何從泥濘中站起來。)
? 把書中七個方法結合起來,摔碎玻璃心,鍛造自己的“抗壓力”,把自己從困境中拉出來,成為石頭型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