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如意大哭大鬧,一般會分為幾種情況:
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會大哭大鬧。
面對失敗挫折的時候孩子也會哭鬧。
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比如沒睡醒或者是肚子餓,或者是想家人的時候,也會煩躁哭泣。
擁抱未來精準教育今天給大家分享應對孩子哭鬧的三個原則:
1
適當滿足,適當拒絕
美國學者做過這樣一項實驗:兩組孩子,其中一組的家長從來不讓孩子吃糖;另一組的家長則適當地給孩子吃糖,但不是無節制地吃。
這兩組孩子都被無限制地供應糖果,第一組的孩子會不停地吃,沒有節制,而第二組的孩子則會很好地控制自己,吃了幾顆以后會自己停下。
實驗表明,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反而愿望更強烈,不容易自制,而得到適當滿足的孩子則不那么渴望,行為得當。所以家長不必太執著,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滿足。
2
先說好,再說不
先順應孩子的心理,答應他的要求,等孩子心情平和了,再去商量要怎么做。一定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孩子因為得到了滿足,投桃報李,就較愿意接受“約束”。
3
約定、規則的執行要有彈性
一定是先順應孩子的心理,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歸根究底是父母的問題引起的,所以在面對孩子這種行為的時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接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理性的看待,實際上孩子的行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對錯之別。
因此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不能什么都順從,要分清是不是需要,一定要讓寶寶知道,不是想要就能得到,千萬不要寶寶一哭一發脾氣就順著她,這樣只會讓她的脾氣越來越大的。
再就是寶貝發脾氣哭的時候可以不管她先,讓她覺得哭和發脾氣并不能解決問題,然后在寶寶平靜下來后跟她講道理。
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做好打算,從長計議,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建立,一個壞毛病的解決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父母在解決的時候,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基礎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加強溝通引導,做到了,及時鼓勵,表揚,只要父母用心,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擁抱未來親子課堂的劉媽媽是如何運用在課程上學到的「情緒管理」技巧來處理孩子面對挫折時候的哭鬧問題的:
1043-劉媽媽【參加擁抱未來精準教育第67天學習心得】
陸續聽到從客廳傳來孩子生氣的聲音:“我不要玩了!”接著聽到孩子哭的聲音。
我馬上走到客廳,把孩子抱到懷里。孩子靠在我的肩膀上,委屈的大哭起來。我沒有說話,把孩子抱進了房間,一只手一邊輕輕的拍著孩子的背。
孩子哭了一會后,我才說話。我:“寶寶,你現在很難過,是不是和爸爸下棋輸了?”孩子:“媽媽,我不要玩飛行棋了。”我:“嗯!”
孩子:“媽媽,我以后都不要玩飛行棋!”孩子:“媽媽,我每天都不要玩飛行棋。”我:“好。”孩子:“媽媽,我再也不要玩飛行棋了,我要把它丟掉!”
我:“哦?那以后還要玩怎么辦?”孩子:“我不要玩了,要它扔了”。我:“好。”孩子這個時候情緒好了一點了。【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這時寶爸進了房間來,輕輕的拍了一下孩子的背,孩子扭頭不愿意理他。寶爸想安慰一下孩子,我搖了搖頭。
孩子還沉浸在下棋失敗的感受。為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對孩子說:“寶寶,我們去看看你的熊大曬干了嗎?”孩子:“媽媽,我不去”。我:“寶寶,我們一起去。好不好?”孩子:“媽媽,你去,我不去!”
我:“寶寶,那是你的娃娃,你不去媽媽也不去。我們一起去。好不好?”這時孩子才答應。當孩子在陽臺碰到他的娃娃的時候,他就開心的笑了。
看到孩子開心的笑了,我也笑了。回到房間后,我對孩子說:寶寶,我記得你說過:“每個人都有棒棒的時候,對嗎?”孩子:“嗯!”我:“寶寶,下棋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棒棒的時候。”
“很棒的時候就會贏。寶寶,你今天是不是贏了很多次呀?”孩子:“是的。”我:“今天是不是只輸了一次?”孩子:“是。”“寶寶,如果下棋輸了,寶寶可以不哭的,我們可以下次贏回來。好嗎?”孩子點點頭。我說:“寶寶和爸爸下棋的時候是不是最快樂呀?”孩子說是的。我說:“寶寶,你是最棒的。”
事后寶爸說:“孩子的行為,不能縱容。”我:“當孩子有情緒時,你要接納孩子。不管他是生氣、哭鬧、難過,咱們要先處理他的情緒,后處理事情。”
“你想想,大人有情緒時,講道理聽得進去嗎?情緒是沒有對錯的,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允許孩子發泄他的情緒,不好的行為再去引導。”我說道。
寶爸:“孩子下次還會這樣的。”我:“大人的壞習慣,一天能改正嗎?何況是一個孩子,所以我們要慢慢引導。”
寶爸認同了我的觀點。我發現自己進步真的很大,一個月前孩子因為下棋輸了鬧情緒。當時我發了很大的火。原因是自己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如何去接納孩子情緒。
學習情緒課程后,我知道孩子無論怎么鬧情緒,家長第一件事都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平靜下來后才是通過有效溝通進行正確引導,最后為孩子設置界限。
同樣一件事,處理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不一樣。我會繼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