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新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好多年沒在農村過新年了,真是大雞大利!天緣讓我在這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迎接了“十三五”的丁酉之年。

這是一個不小的村落,三千多口人,一條貫通市縣的要道穿行而過,讓世界不再遙遠。

圖片發自簡書App

沿路查看著“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橫幅,我與村干部聊著閑話。“現在村里,僅前街就有不下七十輛汽車”、“這一戶和那邊四層樓那戶房子都是空的,人早搬市里住了,聽說在西區買的還有房子”……

一路上車流不斷,由村道自然演變成的城鄉公路是沒有人行道的,來回不斷的車子幾乎都是擦著身子過去的,路邊小超市旁有兩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耍,我感到很不安全。

村里臨主街的房子多已成了商鋪,有的還做了簡單的裝修,現在除了幾家小超市門前堆放著玲瑯滿目的各色節日食品禮品外,其余都已關門大吉。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村民都已知曉“禁放”,超市里沒有鞭炮銷售,街里也沒有爆竹之聲,一片詳和之景,但又似乎感覺失去了往昔的年味。及至華燈初上,街上除了一束束穿行而過的車燈,沒有了行人,沒有了歡快的孩童,村里的幾只大喇叭正在有勁兒地播傳著“禁放通告”。

除夕之夜黑得深沉。

踩著初一的晨光,我再度打量這個普通的村落,恬靜而淡然。

開始看到有人在村子里行走了,漸漸的,三五成群,七八為伴。我知道,這是拜年開始了,走得近了,能聽到淺淺地說笑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新年了,我不禁舒心地笑了。

我在這里是個外人,本是為了工作而來,這會兒國泰民安無事可做,立時想像個旅者一樣觀察一下民俗民情,不由信步在街里走了起來。

多數人家的大門都修建的宏大氣派,鑲滿了瓷磚,門頭上鑲了“家和萬事興”,兩邊張貼著印制的大紅燙金大對聯,甚是大氣。一條街走了大半也沒見到期待的手書春聯,心里頗為不憾,尋人問來,指向一戶:“現在全村可能也就他家是自己寫的了!”,趕緊近前拍照留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濟發展了,民俗文化卻消退了,識的字多了,傳統的禮儀道德沒有傳承了,這不應該是我們想要的中國夢。

忽想起,昨晚在婦女主任家吃的那頓不尋常的年夜飯很是欣慰。

飯是村里安排的,是派飯,說好了簡單點,結果還是滿滿一桌,讓我不禁想起了焦裕祿,還好,這是農民富裕地真實體現。主任嘮起了自己的家常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和快樂,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在外經商收入頗豐,兩兄弟團結互相幫助,兒媳婦孝敬公婆毫不示弱,當父母關愛兒孫、媳婦也是愛上加愛。好啊,新農村有了這樣的和睦家庭,新一年更大的發展指日可待。

(新春小練筆,請多批評指正)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