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們列在一張紙上。
當我第一次審視自己的清單時,僅僅是它的長度,就讓我明白為什么我活得很不開心,我終于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復一日的去做,是因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單上的第一項是“寫臨床報告”,我討厭寫那些報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個小時,第二項則是“開車送小孩上學”。
第二步,列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當時我對這一步驟有些抗拒,我反復強調:“寫臨床報告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得不做!我是一個臨床心理醫生。我不得不寫這些報告。”
第三部,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你在思考“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這個問題時,也許會像我考慮開車送小孩上學時那樣,發現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我確信,一旦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所服務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艱苦,富有挑戰性乃至舉步維艱,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樂趣。
請寫出
【I】請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
??從態度上來看,選擇是主動的,不得不是被動的。主動去做的事,往往是因為看到事情背后的價值,因而從中得到樂趣,增加內在動機。因此,要“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方法是:
1、調整認知,變被動為主動
2、看到選擇背后的價值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在工作中,有時要檢查各部門的工作狀態,指出不足,督促改進。這是我不喜歡,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每次做這項工作時,都帶著不情愿的負面情緒,效果也不太好。
失敗之處在于:只看到檢查是找茬、挑錯、得罪人,沒有看到這項工作背后的價值和意義,工作是被動的。
現在再去檢查工作:
1在認知上調整:我選擇了工作崗位,選擇的是全部的崗位職責,而不是只選擇喜歡做的那部分職責。既然選擇,就要承擔責任。
2看到選擇背后價值:檢查督促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個部門工作有成果,單位才會有好的發展前景,做為其中的一員,會有成就感、自豪感,才能享受到單位發展的成果。
【A2】規劃今后的該怎么應用
單位放假休息期間,休閑娛樂,閱讀學習,這些都是我喜歡做的事。假期結束,上前班,假期綜合癥就發作,一想到上班是不得不做得事,心情不好,負面情緒油然而生。
馬上快到五一假期,假期后調整策略:
1、目前來看,工作是我謀生的手段,是不得不做的事,但更是我自己的選擇。不想上班,可以選擇辭職在家,既然選擇了工作,就要承擔工作的責任。2、看到工作的價值:可以在工作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單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可以讓生活有保障;靠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有成就感和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