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xiàn)在工作忙吧,身體好嗎,我現(xiàn)在廣州挺好的,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我很少寫信,其實我很想家。”
聽著這熟悉的旋律,親切的歌詞,是不是有一種沖動,想立馬回到家中,看看家里的近況,還有忙碌的爸媽。歌手李春波的一首《一封家書》,唱出了很多人的思念之淚,心酸之淚。都說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都說兒行千里外報喜不報憂。現(xiàn)在生活的奔波讓太多的人不堪重負(fù),年輕的人不敢停下腳步,一停下來怕錯失機會,怕難重拾信心;年長的人不敢停下來,怕時間流逝的太迅速,怕抓不住一顆心尚還年輕的尾巴。那么,時間都去哪兒呢?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yǎng)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zhuǎn)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高爾基曾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輕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在我們還在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撥通家里的電話,陪他們說說話。時間荏苒,如白駒過隙,青絲換白發(fā)可能真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不要總想著把手上的工作做完了再說,把這筆錢掙到自己的口袋再說,把這餐飯吃了再說,人的一生沒有多少個“再說”,因為生命充滿了變數(sh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曾有人做過一道親情計算題:
假如父母能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七天,除去來回路途、上街購物、走親訪友等事務(wù),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大概只有約24小時;30年總共才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30年時間真正能在父母身邊陪伴的時間只有720個小時,可是“再活30年”是一個不可預(yù)知充滿變數(shù)的數(shù)字,算算還真是一身冷汗。就像很多父母對孩子們說的,我不需要你在外面做的多么輝煌,只要常回家看看就好。
現(xiàn)在的忙碌倒讓我遐想起古代時候,家人鄰里把酒話家常的情形。
我們都知道臥冰求鯉的故事,孝子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親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這是何等的來之不易,孝義感動天地。而現(xiàn)在呢,很多人連陪伴都難以做到。
讀書到現(xiàn)在,從我三年級開始在校寄讀到初中我都是一個星期回一次家,后來是一個月,現(xiàn)在是半年。我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讀小學(xué)的時候,那時候年紀(jì)小身體也不是很好,早上起來了我就靠在床邊的時候,突然豆粒大的血就從鼻子里涌出來了,在同學(xué)的幫助下,帶我去洗手間清洗,給我后頸拍了點水,后來我仰著頭的時候,我感覺喉嚨里充滿了血腥味,那時候我沒哭。后來中午的時候,我媽來學(xué)校看我,給我?guī)Я宋易钕矚g吃的土豆片,笑盈盈的朝我走來,陪我去看了醫(yī)生弄了藥吃了飯。那天下雨了,我看見媽鞋子上,褲子上都是泥。弄完了之后我叫媽快點回去,我沒事了,媽說還陪我一會兒,最后在我的“驅(qū)趕”之下,媽終于回去了。我送到校門那里,看見她走的背影我哭了,其實我很想回家或者希望她能陪我,但是我更不希望她回家晚了,畢竟山路難走過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后來,越長越大,倒是經(jīng)常和她吵架,可是吵完之后我又后悔了,我又心疼她,可能人真的越大越糊涂越?jīng)_動。現(xiàn)在回家越來越少了,每回去一次覺得她老一歲,我是看在眼里,想方設(shè)法在外面不讓她擔(dān)心,希望自己能替她多分擔(dān)一些。我說不出一句我愛你,但是我想用行動更好。所以呀,感恩父母,用行動比金錢更可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