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踏入社會之前,對步入社會都會有一個美好的幻想,想著工作之后能夠得到老板的賞識、能夠開著不菲的工資、能夠在工作地方買一套房子、幾年之后贏取白富美等等……。步入工作的時候,你認為自己才華橫溢,意氣風發,準備好好表現自己的才能。但現實往往會狠狠的打你一巴掌,可能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卻沒有領導重視;可能在很多時候得到的只是口頭表揚一下,工資卻還是停留在1000塊錢;
我一個朋友剛畢業一年時間,但這一年時間他卻換了三個工作,現在屬于在找工作的狀態。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問他為什么一直換工作,而不是一直在一個公司干。他說:他也想在一個公司一直干下去,但是公司給的工資都不高。不管有沒有給公司創造利潤,都是那么一點工資。有次,他為一個公司創造了幾萬塊錢的利潤,但是公司卻沒有一點要給他漲工資的意思。他感到心里不平衡,于是就辭職換了工作。
有兩顆果樹苗長在干旱少雨的地方,為了活下去,它們就和一個農民簽訂了一個協議,協議內容是農民每天給它們提供一桶水,供它們生長需要。而這兩顆果樹長大之后結的果子都要給這個農民。幾年之后,這兩顆果樹都結果了,一顆果樹結了10個果子,另一顆果樹結了9個果子。
然后農民高高興興的把果實收了起來,然后每天還是按時、按量給它們提供水。結10個果實的果樹心理就不平衡了,認為自己結了10個果實給農民,而另外一個果樹只結9個果實,那個人還是給一樣的水。于是這個果樹就不再努力的生長,只是每天靠著農民提供的水生存。而另一棵樹一邊吸收農民提供的水,另一邊自己努力的讓自己的根須去尋找地下的水。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農民慢慢的老去,再也沒有力氣給這兩顆樹提供水了。剛開始結10個果實的樹,已經有一部分樹枝干枯了,而另一顆果樹,現在長成了參天大樹。
這兩顆樹之所以在日后有了不同的結果,是因為一棵樹太注重付出和回報,以至于心理產生了不平衡。而另一顆樹則不注重自己的得失,而是去努力的去提升自己。
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人在前期都是看重自己的付出與得到之間是否平衡,很少人去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有結果的時候了,所以開始特別看重結果。殊不知,在工作中太看重工資、太看重付出與得到,太過于在乎一時的得失,就會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