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菲近日常常找我訴苦,在工作上,她積極要求進步,單位里的臟活、累活、沒人干的活她都搶著干。不僅如此,她還勤奮好學,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項培訓,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領導十分賞識她,也有意栽培她。
這本是好事,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因工作太過主動和出色,竟受到身邊幾個同事的排擠。她們常常當面說些風涼話,指桑罵槐,在背地里搬弄是非,無中生有,所幸領導和其他同事深知她的為人,并未當真,可這也讓小菲十分苦惱。
我對小菲說,只要其他人相信她,就不必放在心上,以后少跟這些人接觸,咱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小菲說自己也知道這個理,只是一看到這幾位同事心里就不大痛快,心情不好,工作起來自然也不能全身心投入,連學習也提不起精神。長久下去,肯定會影響到工作效率,真不知如何是好。
后來,我有機會接觸到與小菲關系較好的同事,旁敲側擊地打聽了一下小菲的情況。這位同事告訴我,果真如小菲所言,有一兩位和小菲資歷一樣的同事,看到小菲工作如日中天,而自己業績平平,心理失衡,難免有些怨氣,當面背后地說些風涼話。不過她們也僅限于語言上的酸醋,并未有行動上的傷害,這種情況在各個單位都存在,也就只有靠自己端正心態,泰然處之了。
在聽完他的介紹后不久,小菲又來找我訴苦,這次我拉她坐在身旁,講了這樣一件事:
世界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在日本有著神一樣的地位,他創造了日本動畫電影的神話,將動畫作品上升到人文高度,并將日本動畫真正推向了世界,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可,因此他擁有非常龐大的粉絲群。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采訪他,問他有數量如此龐大的觀眾,在制作電影時如何考慮他們的需要。而宮崎駿卻說自己從不考慮觀眾的感受,這個回答讓記者十分詫異。
記者再問,你從來不考慮你的觀眾,那你如何制作電影呢?宮崎駿說,他不考慮觀眾,不考慮市場,但他會用內心尋找靈感,他會聽從內心的指揮去編故事。因為如果考慮太多,會影響到內心的感受,這樣創作的過程肯定會多了許多束縛。事實證明,不考慮觀眾是對的,因為他的動畫電影票房不論是日本真人電影還是好萊塢商業大片都望塵莫及。
聽完我的講述,小菲若有所思,我不知道她是否能意識到解鈴還需系鈴人,而這個系鈴人不是那幾個中傷她的同事,而是她自己。
一個月后再次遇到小菲,發現她已不像一個月前那樣憂郁,笑容滿面,神清氣爽,一見我就直向我道謝。小菲說虧得我的點撥,她才解除了自己的心魔。
她說:“其實人生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并且會輪流上臺表演。我演的時候其他人就會成為觀眾,每個觀眾喜好不同,有的贊賞,有的批評,有的鼓掌,有的還會倒喝彩。但沒有哪個觀眾會跑上臺把我這個演員趕走,如果真那樣,他肯定會被別的觀眾唾棄。因此,我不用去考慮觀眾的感受,只需專注地把戲演好,只有把戲演好了,觀眾才會愿意來看我的表演。如果只要一聽到指責聲,就畏手畏腳,只會影響到表演的效果,到那時就真沒人愿意看了。”
聽了小菲的話,我也深受啟發,頗有感觸地說:“是啊,每個人都只需要做好自己,把自己的戲演好,就不怕沒有觀眾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