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參與到股市已經有幾年了,斷斷續續的。總之,到現在仍是入門階段,否則也不會虧了。為啥虧呢?主要還是自己沒成體系化的學習炒股知識。之前靠蒙,后來想學技術指標,可發現技術指標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如果指標真能掙錢的話,為啥還要出書?指標出來,莊家必然會進行調整。在迷茫的路上,偶然遇到了這本書。我想多看幾遍或許也就能夠領悟些投機的真諦。
首先,進入投機市場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體系或框架。要有自己的原則性的東西。利弗莫爾說到“我失誤的原因是不能堅持自己的交易原則”。散戶為什么虧錢,就是沒有原則,看著哪里漲就沖向哪里。到頭來都會埋在山崗上。而且基本上每天都在買賣。所以,“沒有任何人有充分的理由天天買賣股票,沒有任何人有足夠的知識保證自己的每次交易都理智”。而利弗莫爾也會“像只沒頭蒼蠅一樣交易時,就必然會虧錢”。因此,“頻繁的交易便是盲目的交易”,這也就是虧錢的根源。散戶一定要放棄頻繁的盲目交易。
“凡事皆有兩面性,但股市只有一個面,既非牛市的一面也非熊市的一面,而是正確的一面”。人們虧錢常怪罪于股市,其實根源還是來自于自己。不論牛市還是熊市,只有順勢才能掙錢或者說不虧錢。我經歷了兩次牛市,但兩次還是被狠狠地砸了下來。為什么,還是因為自己沒順勢而為。反而熊市不動彈,就不虧錢。“只有當我確信自己不會賠錢才能出手,而如果不確信一定賺錢,我就該按兵不動”。
之前說到虧錢是因為頻繁操作,頻繁操作是因為追漲殺跌。實際上,“不能著急,不能再股價的短期波動上下注,而應該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些,去預測股票的整體趨勢”。做股票能賺錢的,還是要能坐的穩,抓住大趨勢的人。小的波動或許能抓住幾次,費神費力不說,但準確性很難把握。利弗莫爾反復說到,“賺大錢不能靠股價的短期波動,而要靠大波動。換句話說,不能光看個別的起伏,而要判斷個股的大趨勢和大盤的行情走勢”。“我的想法從來都沒有替我賺過大錢,總是堅持不動替我賺大錢,明白嗎?是我堅持不動”。當然這里的堅持不動還是在趨勢正確的前提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正確呢?利弗莫爾說到“假如一個人可以買500股,要想正確投機,就不該一次性買入,可以先買進100股進行試探,如果虧了,證明操作是錯誤的,至少暫時是錯誤的,他就沒必要買進更多的股票了”。
雖然本書并沒有說技術指標,但是還說到了現象,可以讓大多數人逃出頂部。“我發現股市的領導股幾個月第一次一個接著一個從最高點回跌了幾個點,而且再也沒有升回去。很明顯,他們的漲勢已盡,而我必須改變交易策略了”。股市不可能永無休止地上漲,終會有一天股價無法支撐上漲。所以必須觀察龍頭股的一舉一動。
對散戶來講,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得到消息。但是消息是害人的,因為消息到了自己耳朵了已經不知道傳了多久了,因此,不能靠著消息炒股。其次就是“不論一個人怎么偏愛無根無據的推論,或多么確信意料之外的事會經常發生,他也不能把賭注押在毫無根據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上,賭它們一定會發生,他必須始終把賭注下在可能性上,也就是試著去預測可能性。”
最后,用戶要對自己的交易有信心,而股票投機的成功原則的基礎是:人類會在將來犯過去犯過的相同的錯誤。因此,本書雖然經歷了一個世紀仍是股票投機的經典之作。人性永不變,貪婪與恐懼將一直伴隨投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