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獲獎中國微電影《包寶寶》,前陣子特別火,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看完后感觸頗深。因為在電影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全天下所有的中國父母。
《包寶寶》是一個關于親子關系的故事,它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卻足以讓觀眾感同身受。
它講的是一對夫妻,妻子某天包包子,在吃到一個包子,剛準備吃時,包子忽然發出哭聲,把女主嚇得扔了包子,但奇怪的是,包子卻變成了一個有手有腳的小嬰兒“包子”。
女主媽媽頓時驚喜萬分,從此她便開始精心呵護起“小包子”來,陪他玩耍,洗澡,喂他吃飯。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包子”也慢慢長大。他會在和媽媽一起練太極時,看到其他小孩踢足球,自己也蠢蠢欲動,想要參與進去,但每次都被媽媽抓回來。
有一次包子趁媽媽沒注意,坐著小朋友的車飛快離開,媽媽為此傷心落淚。
這還不夠,包子在此之后,愈發大膽,把女朋友帶回家,打包好行李,跟隨女朋友,要離開家,完全不顧媽媽的百般阻撓。
媽媽急了,抓起包子,就把他吃了下去。但此刻的媽媽卻并不開心,而是更加傷心欲絕。
后來包子帶著女朋友,回到家中,包子媽媽對他朝思暮想,但一看到他,卻怨恨起來,不想理睬他。
包子有些不敢面對媽媽,在爸爸的慫恿和鼓勵下,他鼓足勇氣,走到媽媽床前,和媽媽一起吃帶回來的點心。母子倆終于和解了。
第二天,他們全家人聚在一起包包子,場景很溫馨,其樂融融的美好氛圍充斥了整個房間。故事到此便劃上句號。
當我看到媽媽阻止孩子,總是想讓他在自己的視線之內。我覺得媽媽即是霸道的,卻也是可憐的。
媽媽愛孩子愛的太深,這愛也就變得沉重了,讓孩子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
媽媽的強烈的占有欲不僅束縛了孩子應該擁有的世界,也讓孩子無法接受到大自然的洗禮,不能更好的成長。
但孩子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他長大以后,就會希望自主選擇和決定一些事情,所以劇中的包子自顧自的跟隨女朋友,堅定的離開了母親。
而母親卻盼望孩子永遠聽從自己的指揮,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圍之內。
這雖然是母愛的深沉,但也是對孩子的傷害。
對此劇,一本雜志是這樣評論的:當孩子要和女朋友離開自己身邊時,媽媽立刻變得氣急敗壞,為了留下孩子,她就把孩子吃了。她吃掉的不僅是孩子,還有他獨立自主的能力。
她幾乎可以代表中國的全部父母,他們愛的方式是具有中國特色。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中國式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父母又想掌控孩子的一切。
孩子是很幸福,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保護得太好,到頭來其實是害了孩子。
記得以前看過一期《變形記》,有個女孩子劉思琪,父母對她是百般嬌慣,百般寵愛。
她已經十六歲,馬上接近成年的年紀,她媽媽竟然還在給她喂飯。她成功的樹立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典型。
因為家境富裕,她的父母便給女兒很多零花錢,她也就大手大腳的花錢。
記者采訪劉思琪的母親,問她對女兒為何如此大方。她母親自以為很有道理的回答道:“女孩子富養,為了她以后不會被金錢誘惑。”
她顯然把女孩要富養的真正含義搞錯了,她以為富養就是給孩子大把大把的錢,隨便花,在物質上滿足她。
其實富養的真正含義是在精神上的富養。讓她接受好的教育,有好的文化熏陶,培養她廣闊而不偏激的見識。
父母對女兒過分溺愛和過度放縱。而劉思琪并沒有如他們所愿,乖巧懂事。
她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發脾氣。飛揚跋扈。不懂得謙讓,和弟弟斤斤計較。花錢如流水,受不了一點苦。生活的基本自理能力也沒有。
這就是她父母以愛的名義,嬌寵出來的女兒。
除了這種被寵壞的孩子,還有另一種孩子也很常見,那就是“媽寶男(女)”。
這種孩子什么事情都要依賴母親,他們的母親通常在一個家庭里地位很高,性格強勢,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孩子本想自主,但在媽媽的威懾力下,就慢慢的不再反抗,變得順從了,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的這種性格,對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他們在戀愛當中,我們都受不了男(女)朋友,經常這樣說:“我媽說了,balabala……”他們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還有一種孩子:巨嬰。我在《當我老了,你還會像以前我愛你一樣愛我嗎?》這篇文章里,也曾寫到過關于巨嬰的事例。現實中啃老的子女也確實屢見不鮮。
去年就有一個這樣的新聞,一個曾是大學畢業的33歲女子,竟然因為自己的性格內向,面對陌生人會緊張到說不出話。
她做了第一份銷售員的工作后,心里受挫,就不再去找工作,在家啃老,這一啃就是十年。
她把自己無法工作的原因,全部歸結于母親,說是因為母親的指責和輕視,才讓她成了現在的樣子。
不管孩子變成什么樣子,父母都會永遠愛他。但父母們也要理智和正確的去愛。
“中國式父母”更要學會的是:放手。
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
對于子女,放手才是大愛。放手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是要有節制的去愛。這樣的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原創作者:悠悠露鳴,轉載請后臺聯系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公眾號曉憩客棧,或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