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沒有遠見的人,小時候總希望冬天有羽絨服穿,長大了能給老媽和自己買一件羽絨服。很是具象,因為貧窮,讓我想象不到有比饑飽更重要的事。
那也不是什么小時候那年我上高一.
那是我爸去世的第三年,老媽自己負擔著四個孩子,但依然記得自己想要蓋樓房的夢想,所以日子過得無比的拮據。但是老媽依然選擇了讓我在校外租房住,而不是和別人一起住在學校的宿舍,說是怕我自卑,其實我明白我媽怕醫院,而學校的宿舍就在醫院的住院部后面,她本能的覺得這會有細菌。
? ? 入學的時候,我得到了四個蘋果,我仍記得花了10塊錢,老媽反復強調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再貴的東西都給你買,四個蘋果被我放在被窩里,每天聞甜甜的味道,直到有一天蘋果變壞,我一下子都吃掉了。那個時候我的愿望是有能力買很多很多好吃的。
? ? 深冬開了第一場家長會,提前通知了老媽,老媽很是重視,雖然老媽在家里很不注意形象,但是出門穿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是她的底線,可惜她只有一件羽絨服,于是前一天半下午的時候,才把它洗了,半自動的洗衣機因為服役時間太長晃晃蕩蕩的并沒有脫水,于是第二天早上我們看到的是凍的硬邦邦的羽絨服,上面還帶著薄薄的冰,當時我就犯了愁,這衣服肯定是不能穿的,本來就冷,等到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冰化了,水滲到里面穿的衣服上,那該多冷。我建議她穿在家穿的破棉襖,老媽沒有說話 ,拿起衣服就穿了,像當初收豆子被扎了腳,還堅持抗麻袋一樣堅定。校園里,同學叫我媽阿姨,老媽很是拘束,她沒出過遠門,更沒這樣和別人打招呼。坐到教室里,老媽非常認真,不住的點頭,像是一年級的孩子,我一直盯著老媽的衣服看,那時我就覺得以前的愿望太膚淺,我有了新的愿望,等我掙錢了一定每年給老媽買一件羽絨服。
? 同樣是那樣冬天,我在校服里面穿著初中時小姨給買的棉襖,我很喜歡校服因為我不用和別人解釋為啥每次都穿同一件衣服。棉襖被洗過一次又一次,所以棉絮分布的很不均勻,暖和不暖和在其次,畢竟年輕。一件看上去還不錯的棉衣,足以滿足當時的自尊心。深知老媽錢來的不易,所以當時除了每天2.5元的伙食,其他斷舍不得花。可惜的是,那年我的雪地靴鞋底磨破了,有一次下雪,當我走到學校時,鞋里已經灌滿了雪,繼而融化為水,繼而結冰,我坐在教室里一動不動,因為本來腳已經麻木了,動一下就鉆心的疼。于是我的腳踝腫了,這個毛病一直持續到我工作后一年。那時候我邊背政治邊想我要給自己買羽絨服,買一個超級暖和的雪地靴。
? 多年后,我的高中同學和我說,一開始的時候很不喜歡我,走路永遠是筆直筆直的,背書總是超大聲,目光總是越過人的頭頂,可是,這可能是我當時唯一能堅持的倔強。
? 現在的冬天,羽絨服漸漸退出了,披件大衣,完全可以抵御上班路上的一點點冷,坐在溫暖的的辦公室里,我依然會送我媽一件羽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