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敬反思日志0715-2017

我的使命宣言:1、永遠保持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2、要謙虛,不要驕傲;3、天天反省;4、通過刻意練習多維度技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5、成長是根本關鍵,關注價值,耐心是最重要的事情,打磨自己的核心價值觀;6、注意力>時間>金錢,凡是花錢都是買便宜。

每日必讀:12條人生原則

1. 早睡早起——晚不超過23:30,早不晚于5:00,醒后不睡回籠覺。

2. 謹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無益的聊天。

3. 適度——既不過分節制,也不縱欲。

4. 日省——每日復盤,內觀昨日之所言所行,有無疏漏。

5. 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注意力放在正經事上。

6. 真誠——讓人覺得靠譜。

7. 邏輯——必須說明何人因何故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

8. 決策——兼聽則明程序化。

9. 讀書——不讀無益之書,書讀完要講給別人聽或者寫成文章。

10. 決心——當做必做,想清楚了再說,說了就要做。

11. 希望——相信復利效應,不斷積累勢能。

12. 有備——遇事提前準備,考慮周全。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已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你愿意選擇去過有目的、有意義的一生,還是愿意帶著遺憾的痛楚回顧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為了長期目標,我未來5年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為了5年目標,我今年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為了今年的目標,我本月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為了本周目標,我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為了今天的目標,我現在應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1、晨間計劃

* 我的長期目標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愿望實現自由、辛福的人生。

* 未來7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人生的“一輩子”,實現財富自由,從同時為別人和自己打工改變成只為自己打工。

* 未來3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通過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打磨價值觀,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認識世界,以潛意識的行為實現終身學習的能力。

* 今年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通過寫作,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溝通能力。

* 本月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能,通過學習、冥想、興趣練習元認知能力。

* 我本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學習區塊鏈,完成Press One 眾籌投資;

* 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開始讀史蒂芬·柯維的大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七個習慣分別是:1、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

2、晨間反思

* 我昨天是否吃完了最重要的那只青蛙,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

吃掉這只青蛙,需要足夠的耐心。

* 我昨天哪些行為與12條原則不符?如何改進?

沒有按第五條: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注意力放在正經事上。

* 昨天哪些事情做的很漂亮?

1、今天下午,開始閱讀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齊驅的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據說這本書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根據笑來老師指導我們看書的原則,先看這本書的版次和印刷次數,我翻閱了一下,這本書從2002年11月第一版到2015年2月共計九版,截止到2017年5月累計印刷133次。看的出來這本書確實非同一般,看了前面有80位各界名流寫了對這邊書的推薦感言,讓我更加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一下午,我一口氣讀了將近100頁。書中作者把人類成長分成三種階段:第一種、依賴階段;第二種、獨立型階段;第三種、互賴型階段。而七個原則貫穿于三個階段中。作者又對七個原則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我會在后續的日志中進行反思和感悟。

2、內圣外王、修己安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 我昨天工作上有什么收獲,哪些問題需要避免?

上午10:30到達單位,整理了100份內驗報告。

* 我昨天從【人-事-網-書-影-音】中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思考?

今天下午,開始閱讀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七個習慣分別是:1、積極主動-個人愿景的原則;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習慣一:積極主動(BE PROACTIVE)積極主動即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習慣二: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現實在腦海里醞釀,其實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說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他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創造出一個文化。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擺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和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 WIN-WIN)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并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習慣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當我們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系。對方獲得理解后,會覺得收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理防備,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順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習慣六:統合綜效(SYNERGIZE)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技能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還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把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擠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于而的成效。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習慣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并邁向新的成長之路。

* 昨天誰讓我充滿感激,如何用行動去感謝?

感謝史蒂芬·柯維,讓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和生命的意義。

3、下一步行動匯總

繼續保持積極主動、開放、合作、包容態度和做事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