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無可戀的時候,試著做這幾件事

我一直很喜歡微信公眾號的宣傳語——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有讀者向我傾訴苦惱,怎樣勸說都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就會說“去開個公眾號吧,不為別的,有個記錄,你能看到自己如何長大,這是對生命的交代。”這些年我一直有記錄的習慣,這是一個健康的愛好,無論是小學時帶鎖的日記,中學時的qq空間,大學時的博客還是現在的公眾號,文字是最忠誠的朋友,見證我磕磕絆絆,任性地長大。

大概每一個公眾號都是一個人性格的濃縮。在翻閱這一年的文字的時候,這些字熱熱鬧鬧親親熱熱地向我彰顯,這是一個多么嘮叨,矛盾,愛討好的姑娘啊,一面咬著牙吃苦,一面安全感稀薄,掏著心肺,又怕別人不肯伸手接。

而每一個公眾號的后面,那個顯示關注人的數字,無論是1還是100萬,大概也是和作者一樣相似的群體。我在后臺,郵箱,留言中的只言片語間看到,有太多姑娘與我一樣,我們自卑,內向,敏感,小心翼翼,沒有安全感……情緒如坐過山車,這一刻還在欣欣向榮,下一秒就變得生無可戀。

很多朋友覺得我是個正能量到無死角的人,但我卻也有著獨自消化的苦楚,無法與人訴說,更難以得到理解。但在漫長的苦悶中,我從未放棄過對自己的治療,并且學到了最寶貴的一課:每個人都有苦惱,你才是能拯救自己的那個人。

用了半年的時間,一閑下來就去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并不是專業的教材,只是適合大眾閱讀有案例有分析的文字。我從中了解到有關原生家庭,兩性關系,自我性格分析等內容,并且為每一本書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它們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我總結出來了以下幾個治療方法,雖不是完全科學,卻起碼讓我在生無可戀的時候,能夠迅速做出一些決策緩解下糟糕的情緒。

以下就是這些療法,真的,再也不想看到有哪個姑娘,把自己花一樣的年華,過成一盤散沙。

*整理療法

在心情極度抑郁的時候,盡可能地去保證身邊環境的整潔度,如疊好被子,洗好碗筷,收拾好辦公室堆放的雜物。據我5年在外生活的經驗,大多數心情不愉快的時候,都是因為眼睛在接收著“雜亂”的畫面。只要起身去整理書架,洗好碗筷,為地毯吸塵等,心情就會有或多或少的好轉。

*閱讀療法

我的新文學偶像,北京育兒嫂范雨素在一篇名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中寫道,“一個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滿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說看得太少了。”她半生坎坷,年輕時就離開家到外面闖蕩,后來離婚獨自拉扯孩子長大,在北京做了育兒嫂,生活帶著底層人民的艱辛,文字中卻處處讓人感知精神的富足。究其原因,幸福的來由,就是在這半生的坎坷中,范雨素從未放棄閱讀。

我在搬到陶朗加后就很少看紙質書,大部分閱讀都在kindle上進行。但每一次去奧克蘭必定帶回一些紙質書,紙質書對我來說,就像是新垣結衣的微笑,光看外表就極其治愈。時常郁悶的人必定內心敏感,文藝情緒極高,去豆瓣閱讀上找一本評價高的書,或者逛逛家附近的書店,小說是現實的另一種表達,閱讀他人的故事,往往會實現自己的救贖。

*運動療法

為什么運動會使人快樂?科學表明,持續性的運動,可以使人分泌腦內啡 (endorphin),腦內啡是一種類嗎啡荷爾蒙,可以使人產生欣快、放松、止痛的效果。

不僅僅是科學證明,只要觀察身邊有運動習慣的人便可以發現,大多數人健康樂觀,對生活有極大的熱情。反之,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一種運動習慣的人,更容易肥胖,悲觀,生活止步不前。運動是有可能治愈輕微抑郁的,跑步,游泳,球類運動,選一種放在每一天的早晨,你會感覺到這一天充滿希望,有無數值得期待的事在等著你。

*見人療法

在我特別郁悶的時候,我會和閑人馬大姐一樣,上街去找人聊天。當然,聊天的人是有選擇的,是不會讓我感覺到碰一鼻子灰的,比如,購物商店的營業員,買盒飯的小餐館經營者(通常你購物地方的工作者或經營者是很喜歡和你聊天的),再比如遛狗的人,帶著寶寶出來玩的女性(通常只要你給出贊美,這類人是很愿意和你有深入交談的)……諸如此類的潛在“聊天群體”,會讓你在交談的過程中得到新的靈感,消除糟糕的情緒。

如果極度自卑內向,很難踏出這一步,那么就想一想你的偶像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會這樣嗎?我的偶像之一是Ellen(Ellen DeGeneres),每一次我非常害羞的時候,我就會用“入神”法則,想想自己是Ellen,就不害怕了,可以熱情大方地和人交談。

*數字療法

數字療法其實也是忙碌療法,當你忙碌的時候,你就沒有時間去抑郁了。

我在每一天早晨都為自己設定#數字日程#,比如今天的日程是這樣:

跑步5公里

做1組腹肌訓練

在跑步群/微博上打卡并發布跑步知識

洗碗洗衣服

讀完1本書

寫1篇文章

看一個ted視頻

和一個陌生人說話

去健身器械店買泡沫卷軸

我給自己定下規矩:一定要做完這些事。今天這些事做完之后,時間就已經從早上7點到了晚上7點(新西蘭時間),因為一直處于忙碌的狀態,不停看到自己在做事的畫面,內心的成就感也把心情提高了2個指數。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住在離我家2條街的路上,這附近有3個房子是她的名下,這樣的資產給了她足夠多的收入。但是她依舊自己給院子除草,種花種樹,用她的話說“我得找點事做,不然悶死啦!”這大概和我的數字療法就是一樣的道理,忙起來就沒空抑郁了。

美國黑人作家克里佛說過,“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請你在成為問題之前,遇到生無可戀的時候,試著去做做這幾件事。

祝好,5月和我一齊對你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